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浙江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浙江杭州中考语文冲刺卷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7年5月7日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可是他依旧高高地跃起,像一只矫健的豹子那样,拼命地拨弄着手中那只贝司。

  ②我握着字条,坐在门口,像个傻子一样又哭又笑起来。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9.

  知识分子的“缺席”

  丁帆先生的大作《因为缺少一个“知识阶层”》,是一篇颇值一读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那些沾沾自喜于“如今知识分子的待遇真是大大地提高了”的文化人,读完之后不妨扪心自问﹣﹣我算得上一名知识分子么?

  知识分子原本是一个外来词,其本义并非是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在丁帆先生看来,“所谓‘知识分子’应该是特指有着强烈个人信仰和独立思想的人文知识分子。”这一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不过笔者稍做一点补充说明,即这里的“人文知识分子”中的“人文”,首先指的是一种精神,即人文精神,而不仅仅是指人文科学的专业。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并非人文学者,但他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堪称无与伦比,实乃真正的知识分子,全世界知识者的楷模。结论如丁帆先生所说,“只要他具备了哲学层面的思考能力和坚定的人文信仰,他才能称得上是知识分子。”

  问题在于,当今的中国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知识分子,或者说究竟有多少专家学者教授,称得上是这样的知识分子?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关部门曾做出规定,凡具有中专学历,或者说,具有某种专业知识专项技能者,均可算作知识分子。在日常话语中,人们也常把“古代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挂在口头。但上述规定也好,说法也好,与前文对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显然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知识分子”的,“传统”如果是指五四以来的传统尚可,如果是指中国两三千年的文化传统,同样谈不上什么“传统的知识分子”。中国古代只有读书人,或者说文人。他们读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仕途,为了功名,与现代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相去甚远,不可以道里计。孔子说得再明白不过,“学而优则仕”嘛!一面道貌岸然地教诲,“谋道不谋食”;另一面又诱导他的弟子,“学也,禄在其中”。于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读书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发财,就成了金科玉律。

  钱学森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还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大陆没有科学大师?”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其实,学术腐败并非这两年才有的事,数十亿上百亿的“课题费”,被用来做“工资福利”“吃喝玩乐”“出国考察”“买车买房”等等,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我这里想说的是,即便是这些课题费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就能出成果了?就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就能诞生人所景仰的“大师”了?恐怕也未必。读书人一旦为功名所累,权力所缚,金钱所诱,还能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么?陈寅恪先生之所以一再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因为它乃是学术研究与科学创新的前提。没有“自由”与“独立”,不砸碎精神枷锁,不彻底解放思想,是根本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

  民国时期,尽管战乱频仍,偌大一个中国几乎找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但我们并不乏真正的知识分子。如今,尽管专家学者教授四处游说,名目繁多的“核心期刊”和“高峰论坛”更是他们把持话语权的高地,然而,我们又能看见几个真正知识分子的身影,听到几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声音呢?人们常把丁帆先生定义的知识分子称作“公共知识分子”,然而,偏偏在公共领域里,我们的“知识分子”往往缺席。

  (1)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知识分子”往往缺席的因素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第4段中提到新华社报道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4)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三、古诗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禹锡终连州(交换)

B.以男女钱(抵押)

C.宗元其乡法(革除)

D.营其丧及妻子(护送)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