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 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21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试题:第四章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20年12月8日]  【

  11.将证券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依据是( )。

  A. 品种结构

  B.上市公司规模

  C. 层次结构

  D. 交易场所结构

  【答案】 C

  【解析】证券市场按交易场所结构划分,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按层次结构划分,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二级市场);按品种结构划分,可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12.在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单位,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有期徒刑,其刑期可以是( )。

  A.3 年

  B.6 年

  C.10 年

  D.20 年

  【答案】 A

  【解析】根据《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 1%以上 5%以下罚金。

  13.下列不会成为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犯罪主体的是( )。

  A. 商业银行

  B. 证券交易所

  C. 期货经纪公司

  D. 证监会

  【答案】 D

  【解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为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14.下列不属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主体的是( )。

  A. 证券交易所的从业人员

  B. 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

  C. 证券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D. 自然人

  【答案】 D

  【解析】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15.单独或者合谋,持有或者实际控制期货合约的数量超过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限定的持仓量( )以上,且在该期货合约连续 20个交易日内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期货合约数累计达到该期货合约同期总成交量 30%以上的,即构成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A.10%

  B.30%

  C.50%

  D.70%

  【答案】 C

  【解析】单独或者合谋,持有或者实际控制期货合约的数量超过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限定的持仓量 50%以上,且在该期货合约连续 20个交易日内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期货合约数累计达到该期货合约同期总成交量 30%以上的,即构成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16.金融机构违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的受托人应尽的法定义务以及违反有关委托合同所约定的有关金融机构应该承担的具体约定义务是( )。

  A. 直接义务

  B. 违背受托义务

  C. 违背信托义务

  D. 间接义务

  【答案】 B

  【解析】违背受托义务是指金融机构违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的受托人应尽的法定义务以及违反有关委托合同所约定的有关金融机构应该承担的具体约定义务。

  17.期货交易所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对其可以采取的刑事处罚措施不包括( )。

  A.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B.情节严重的,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 1年有期徒刑

  C.情节特别严重的,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 10万元的罚金

  D. 情节特别严重的,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 15年有期徒刑

  【答案】 D

  【解析】根据《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3万元以上 3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 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5万元以上 50万元以下罚金。

  18.下列关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犯罪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B.主体为特殊主体

  C.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D.侵害的主体包括证券、期货市场正常的交易管理秩序和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证券、期货市场正常的交易管理秩序和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主体为特殊主体,并且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19.下列关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刑事责任的表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情节严重的,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B.情节严重的,处 5年以上有期徒刑

  C.情节严重的,处 5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

  D. 处违法所得 5倍以上 10倍以下罚金

  【答案】 A

  【解析】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 1倍以上 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5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 1倍以上 5倍以下罚金。

  20.根据信息公开的对象不同,虚假陈述的行为可分为( )。

  A. 一级市场中的虚假陈述和二级市场中的虚假陈述

  B. 针对公众的虚假陈述和针对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虚假陈述

  C. 自然人的虚假陈述和法人的虚假陈述

  D. 针对公众的虚假陈述和针对法人的虚假陈述

  【答案】 B

  【解析】根据信息公开的对象不同,虚假陈述的行为可以分为针对公众的虚假陈述和针对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虚假陈述。

  21.下列不属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立案追诉标准的是( )。

  A. 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 30万元以上的

  B.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 50万元以上的

  C.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 10万元以上的

  D.多次进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

  【答案】 C

  【解析】根据有关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并予以立案追诉:( 1)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 50万元以上的。( 2)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 30万元以上的。( 3)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 15万元以上的。( 4)多次进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 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2.下列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

  B.本罪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

  C.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D.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答案】 A

  【解析】选项 A说法错误,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 )元以上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A.10 万

  B.20 万

  C.50 万

  D.100 万

  【答案】 A

  【解析】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 10万元以上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之一。

  24.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 )。

  A. 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B. 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及公私财产所有权

  C. 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秩序以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D. 国家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管理秩序

  【答案】 B

  【解析】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及公私财产所有权。

  25.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必须按照( )所列资金用途使用。

  A. 招股说明书

  B.公司章程

  C.股东大会决议

  D. 职工大会决议

  【答案】 A

  【解析】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

  26.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 )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10%

  B.20%

  C.30%

  D.50%

  【答案】 C

  【解析】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 30%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1 2
责编:jiaojiao9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