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第七单元

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第七单元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2018-04-12   【
 痛经

痛经

1.痛经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辨证要点

★★★

4.痛经发作时的急症处理

★★

5.辨证论治

★★★

6.预防与调护

  痛经的定义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属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病因病机

  辨证要点

  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一般而言,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多属虚。辨痛之部位以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如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地,其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若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

  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隐痛、(疒亏)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属寒。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属气滞等。此为辨证之大要,临证需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情况和病史综合分析。

  痛经发作时的急症处理

  痛经发作时,可选择下述治法、方药以缓急止痛。

  1.针灸 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

  (1)实证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主穴:三阴交、中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2)虚证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2.田七痛经胶囊

  蒲黄0.275g,醋炒五灵脂、田七末、延胡索、川芎、小茴香各0.3g,木香0.2g,冰片0.025g。每小瓶2g药粉或每1g药粉分装胶囊3粒。日服3次,每服2g。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肾气亏损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黯,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6.阳虚内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某女,经行第1天,小腹冷痛拒按,经行不畅,色黑有块,畏冷身疼,舌苔白腻,脉沉紧。为在方药中加强止痛之力,应选择哪组药物
  A.木香、三七粉    B.艾叶、台乌药
  C.蒲黄、五灵脂    D.赤芍、川楝子
  E.香附、延胡索

  

【正确答案】B

  经行乳房胀痛

经行乳房胀痛

1.经行乳房胀痛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

★★★

  经行乳房胀痛的定义

  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经行乳房胀痛”。

  病因病机

  常见的病因病机是肝气郁结,不通则痛;肝肾亏虚,不荣则痛,或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聚而成痰,冲气夹痰湿阻络,乳络不畅,遂做乳房胀痛或痒痛。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行乳房胀满疼痛,或乳头痒痛,甚则痛不可触衣。经行不畅,血色黯红,小腹胀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叹息;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络。

  方药: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2.肝肾亏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或经后两乳作胀作痛,乳房按之柔软无块,月经量少,色淡;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淡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方药: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鸡内金。

  3.胃虚痰滞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痛甚不可触衣,胸闷痰多,食少纳呆,平素带下量多,色白稠黏,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胖,苔白腻,脉缓滑。

  治法:健胃祛痰,活血止痛。

  方药: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

  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

1.经行头痛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经行头痛的定义

  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1.肝火证

  主要证候:经行头痛,甚或颠顶掣痛,头晕目眩,月经量稍多,色鲜红;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平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

  主要证候:每逢经前、经期头痛剧烈,痛如锥刺,经色紫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胸闷不舒;舌黯或尖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

  3.痰湿中阻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头痛,头晕目眩,形体肥胖,胸闷泛恶,平日带多稠黏,月经量少,色淡,面色不华;痰湿困脾,则胸闷泛恶,形体肥胖;痰湿滞于冲任,故经血量少色淡;痰湿下注,伤及带脉,则带下量多稠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治法:燥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丹参。

  4.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头晕,头部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虚细。

  治法:养血益气。

  方药: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经行感冒

经行感冒

1.经行感冒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经行感冒的定义

  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经行感冒”。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1.风寒证

  主要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经血净后,诸证渐愈。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方药:荆穗四物汤。

  2.风热证

  主要证候:每于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风,头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方药: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3.邪入少阳证

  主要证候:每于经期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和解表里。

  方药: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经行身痛

1.经行身痛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经行身痛的定义

  每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症者,称“经行身痛”。

  病因病机

  素体正气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血虚)——不荣则痛

  素有寒湿留滞,经行时,则乘虚而发(血瘀)——不通则痛

  辨证论治

  1.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肢体疼痛麻木,肢软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2.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腰膝、肢体、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疼甚,月经推迟,经量少,色黯,或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方药:趁痛散。

1234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