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管理类 >> 劳动就业概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章节知识:劳动力市场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7日]  【

  ◆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积极意义如下:

  ⑴首先,劳动力流动是实行经济结构变动的必要条件。

  劳动力通过流动从衰若的产部地区向发展的产业、地区、部门迅速转移。

  ⑵其次,劳动力流动能够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地区、单位等。流动能较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其才能。

  同样,企业和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岗位设技术技能要求选择劳动力,并能根据劳动岗位的变化,增减或调整劳动力,从而避免了冗员和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⑶再次,劳动力流动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提高了效率。

  没有流动的市场只能是一潭死水。劳动力流动使劳动力市场增加了活力,实现了互通有无的功能。

  另外 劳动力流动也使重要的工作岗位具有竞争性,从客观上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劳动力流动的缺点:

  由于在个人利益取向的驱使下的劳动力流动,常常带有一定的非理性和盲目性,因为劳动力流动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简单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孔雀东南飞”这一现象。P81

  在我国,人才的社会流动历来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人才为单位所有,他们在择业、分配、职称、待遇上都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打破了所有制的樊篱,人才流动逐渐汇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较之过去的“一潭死水”,现在重要的人才流动起来了,这无疑是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

  实际上流动的合理不合理,并不能简单地用流向农村还是城市、流向内地还是沿海、流向企业还是事业、流向国内还是国外来衡量,衡量的标准只能是“人畅其流”、“人尽其才”的原则。只要人才流向能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合理流动。

  C、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

  1、识记:

  ①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P94

  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每额外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

  ②劳动边际产量。P94

  劳动边际产量: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③边际收益产量。P96

  编辑收益产量(MRPL):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增量,等于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的乘积。

  (这里的边际收益(MR)是指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并售出后所能增加的受益。)

  ④等产量曲线。P101

  前提条件:企业生产函数Q=f(L*K),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间接地包含于企业既定的生产函数之中。

  如果产出量Q保持一定,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资本和劳动相互替代的等产量曲线; 如果产出量提高或降低,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等产量曲线。

  当资本投入量为K1、劳动投入量是L1时,企业在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下的产出量是曲线Q1上的A点;

  当资本投入量为K2、劳动投入量是L2时,企业的产出量上升到曲线Q2的B点,当资本和劳动投入量分别增加

  到K3和L3时,企业的产出量上升到Q3的C点——这就是生产函数所表达的投入——产出关系。

  Q1、Q2、Q3分别代表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下不同投入要素组合的等产量曲线

  表示某一既定产量两种投入要素间各种可能的组合。

  在等产量曲线上,产出量是相等的,而投入要素可以变化。

  也就是说为了一定的产出数量,既可多投入劳动,少投入资本;也可多投入资本,少投入劳动。

  2、领会:

  ①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与均衡用工水平的确定

  当企业用工正处在理想水平,必有下列被满足:W=MR×MPL或W=MRPL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也可改为:W=P×MRL(其中P代表产品单价)或W

  P=MPL

  上述公式便是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均衡条件。

  换言之,当每增加一个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量高于其边际成本(货币工资水平),增加用工数量会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如果增加一个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边际成本或工资水平时(W=MRPL),企业用工规模正处于理想状态;如若继续增加用工量,则企业利润会下降。

  ②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微观经济学中可用下列公式替代:

  边际技术替代率

  MP:边际产量 L:劳动投入 K:资本投入

  前提:对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说,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劳动与资本之间是可相互替代的。

  例如:上图3-2等产量曲线Q2上B点为例,在产出水平Q2上资本投入量为K2,劳动投入量为L2。如果将劳动投入量增加到L3,那么在Q2上的D点处,资本投入量就从K2减少到K4。

  劳动代替资本的比率就等于(-1)(K4-K2)

  (L3-L2)(加负号是要使计算结果为正值)

  当劳动的增量ΔL很小时,则劳动替代资本的比率就等于负1乘以等产量曲线上过B点切线的斜率,等产量曲线上切线的斜率叫做边际技术替代率。

  劳动边际产量:

  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随着劳动对资本替代的增加,劳动替代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总是呈下降趋势。这使得产量曲线一定是凸向原点一侧的(图3-2的左下方)

  D、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1、识记:

  ①劳动力供给。P88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劳动力市场上、某一价格(工资)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组成部分:劳动力数量、工作时间、劳动效率)

  ②劳动力需求。P93

  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工资率的条件下,企业或社会愿意雇佣而且能够支付其工资的劳动力数量。

  ③劳动力参与率。P90

  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的数量指标,是指正在从业或积极谋求从业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或人口总体的比重。

  2、领会:

  ①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P89

  ⑴个人因素 ①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②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规模和构成

  ⑵从事工作的选择:与每个人对工作和闲暇的态度有关,有学者将其称为爱好。

  ⑶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的数量指标,是指正在从业或积极谋求从业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或人口总体的比重。

  ⑷工作时间:工作时间的长短影响劳动力供给

  ⑸个人财富总量:既包括物质财富,又包括非物质财富

  ⑹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的机会成本的高低)

  ②人口成为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条件。P89

  人口和劳动里是有区别的,人口成为劳动力供给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⑴第一,在法定劳动年龄内;

  ⑵第二,有劳动能力;

  ⑶第三,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三者兼备,才能称为有效劳动力供给。

  ③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供给的最重要的指标。

  ④影响需求的宏观因素。P103

  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⑵科技进步

  ⑶产业结构与资本有机构成—— 产业划分为 ①资本密集型

  ②劳动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E、劳动力市场歧视

  1、识记:

  ①劳动力市场歧视。P107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劳动能力等自身条件相同的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没有相同的就业、晋升机会与报酬水平。

  ②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最主要表现。P107

  ⑴机会不均等 ⑵分配不公平

  2、领会:

  ①产生歧视的原因。P113

  ⑴个人偏见——①雇主的偏见 ②雇员偏见 ③顾客歧视

  ⑵利润最大化追求

  ⑶不完全信息

  ⑷传统习惯

  ②认知障碍的两大表现。P114

  ⑴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习惯,是人们在雇佣决策中的认知障碍,这往往表现为对特殊就业群体的认知障碍。

  ⑵认知障碍的另一表现是城乡劳动力的差别。

  3、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中的机会不均等。P107

  ⑴首先,是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就拿我国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受封建主义“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受教育差别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女性不如男性,乡村不如城市。特别是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和就业分配方面,城市户籍较农村户口享有不少优先。

  ⑵其次,是就业机会不均等。

  女性在就业中受到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使学历高的女性,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女性在就业方面的机会不平等,还表现在女性在较高岗位上任职的机会少,多数妇女集中在职位较低的职业中,干的也往往是比她们能力低的工作。

  (种族歧视渗入就业领域是西方国家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⑶再次,是晋升机会不均等。

  晋升机会包括职务、技术级别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

  晋升机会不均等表现为特定社会集团与阶层的成员比其他社会集团与阶层的成员晋升慢、晋升到较高位置的人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