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管理类 >> 劳动就业概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章节知识:劳动者收入分配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7日]  【

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章节知识:劳动者收入分配

  A、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

  1、识记:

  ①按劳分配。P116

  马克思所指的按劳分配是有特定涵义的,概括为如下五点:

  第一,按劳分配建立在整个社会是一个分配单位的基点上,分配过程不经过企业这样一个“中介”环节,而直接由社会(或国家)对劳动者进行分配。

  第二,在社会对劳动者进行分配的时候,所实行的原则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第三,上述“劳动”仅仅指活劳动,即仅仅指劳动者脑力与体力的支出,不包括由劳动者过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物化劳动,活劳动以外的任何客观因素都予以排除。

  第四,在分配过程中,衡量劳动的尺度是劳动时间。

  这里讲的劳动时间,不是指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即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消耗的平均劳动时间。

  第五,实行劳动券证书制度。

  劳动者所获得的仅仅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个人消费品,劳动券没有积累的职能。也就是说,除了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P120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参与收益分配,其分配收益率由市场来决定。

  2、领会:

  ①按劳分配的条件。P117(严格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的前提的客观条件)

  ⑴第一,劳动者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即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才能清除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劳动的差别。

  ⑵第二,每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这就意味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是以商品经济已经消亡为前提条件的。

  ⑶第三,整个社会实行单一的计划调节,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由全社会统一决定,即通过社会在总产品中预先所作的六项扣除来实现。对此,企业没有任何调节权,劳动者个人更没有决定权。

  以上各点共同构成按劳分配的基本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都难以实现。

  ②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P117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具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⑴首先,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或基础。

  ⑵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⑶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还有着很大差别,劳动还主要是个人谋生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结合起来的的必要性。P122

  ⑴首先,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条件,是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

  ⑵其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将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制度。

  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2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客观经济条件决定,在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只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⑴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已成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其次,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

  ⑷在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只要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就能保证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B、劳动工资

  1、识记:

  ①劳动工资的构成。P124

  劳动工资的构成: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

  ②工资水平。P135

  工资水平: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及地域内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可见,工资水平与工资总额成正比,与在业的职工人数成反比。

  ③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P137

  货币工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所得到的货币额。

  (反映的是劳动者名义上获得的工资,不能真正反映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

  实际工资:是指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品数量。

  (说明了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准确反映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2、领会:

  ①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适用条件。P126 P128

  计时工资 ⑴小时工资制

  ⑵日工资制

  ⑶周工资制

  ⑷月工资制

  在下列条件下实行计时工资,更有益发挥它的长处。

  ⑴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的工作。

  ⑵不便以件数计算的工作。

  ⑶产、供、销特殊部门。

  ⑷规模较小,上级对下级可实施直接管理的单位,实行计时工资而不实行计件工资(虽然有条件实行),有利于节省工资支出。

  ⑸任务完成的周期很长,不便于计件的工资。

  计件工资 ⑴无限计件工资制

  ⑵有限计件工资制

  ⑶分段单位计件工资制

  ⑷计时计件混合工资制(超额计件工资制)

  ⑸包工工资制

  ⑹间接计件工资制(适用于辅助工人)

  ⑺提成工资制

  ⑻综合计件工资制

  ②西方代表性的工资决定理论。P132

  ⑴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创始人:威廉·配第

  进一步发展:F.魁奈、A.杜尔格、A.斯密和D.李嘉图

⑵工资基金理论 提出:J.穆勒 ⑶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提出:约翰·贝茨·克拉克、A.马歇尔 ⑷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阿弗里·马歇尔

  ⑸集体谈判工资理论(又称为工会起作用条件下的工资决定理论)

⑹购置力工资理论

  ⑺人力资本理论 提出:西奥多、舒尔茨、加理·贝贝尔

  ③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P135

  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状况。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⑴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⑵在职工人的人数

  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等等

  此外,工资水平还受到可供分配的消费品数量、就业规模、人口增长速度、工农收入差别等因素的影响。

  ④确保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不致下降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补、二稳、三挂钩。P138

  确保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不致下降具体措施 ⑴一补,即物价补贴

  ⑵二稳,即稳定物价

  ⑶三挂钩,即工资与物价挂钩 ①明挂

  ②暗挂

  ③半挂

  ④全挂

  ⑤我国劳动工资改革及发展趋势。P140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