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安全工程师 >> 其他安全 >> 考试辅导 >>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第三章章节讲义第五节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第三章章节讲义第五节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6年6月12日]  【

  (十三)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

  1.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

  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事故性质认定的程序

  (1)事故类型分析 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 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4)事故责任分析 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①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②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因素(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标),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的责任;③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④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抢救和防治事故扩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

  (5)事故性质的认定;

  (6)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

  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和确定、事故原因的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确定、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才能对一起事故的分析比较完整。

  (十四)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1)背景信息 ①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③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④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⑤操作人员及证人。

  (2)事故描述 ①事故发生的顺序;②破坏的程度;③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④事故的类型;⑤事故的性质;⑥承载物或能量(能量或有害物质)。

  (3)事故原因 ①直接原因(能量源);②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4)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包括立即采取的措施以及长期的行动规划)

  (5)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6)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

  (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标准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标准按照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进行计算。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3.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①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②丧葬及抚恤费用;③补助及救济费用;④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 ①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②现场抢救费用;③清理现场费用;④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①固定资产损失价值;②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4.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他损失费用。

  5.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

  E=ED+EI

  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

  VW=DL.M/(S.D)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按下列情况计算:①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②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按下列情况计算:①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②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5)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附录A)。

  (6)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附录A。

  (7)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的价值。

  6.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1)千人经济损失率

  RS(‰)=E/S×1000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责编:ZCF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