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模拟试题 >>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第二次考试机考试题(四)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第二次考试机考试题(四) 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8-09-02   【

  61.下列关于肽键性质和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CO和C-COOH组成

  B.由Cαl和Cα2组成

  C.由Cα和N组成

  D.肽键有一定程度双键性质

  E.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答案:D

  精析与避错:肽键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它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共价键,性质稳定,虽是单键,但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难以自由旋转而有一定的刚性,形成肽键平面,故选D。

  62.蛋白质合成后经化学修饰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羟脯氨酸

  C.甲硫(蛋)氨酸

  D.丝氦酸

  E.酪氨酸

  答案:B

  精析与避错:羟脯氨酸是亚氨基酸之一,动物胶原和骨胶原中含有L-羟脯氨酸。通常在第四位上带有羟基,但有时也在第3位上,是一种对胶原结构稳定性极其重要的氨基酸,是由普通的脯氨酸在胶原链形成后经过化学修饰而来的。这一修饰反应需要维生素C辅助参与加氧过程,故选B。

  63.下列对蛋白质变性的描述中合适的是

  A.变性蛋白质的溶液黏度下降

  B.变性的蛋白质不易被消化

  C.蛋白质沉淀不一定就是变性

  D.蛋白质变性后容易形成结晶

  E.蛋白质变性不涉及二硫键破坏

  答案:C

  精析与避错:蛋白质分子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故C正确。蛋白质变性后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黏度增加,故A不正确。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

  晶,易被蛋白酶水解,故B不正确。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故D不正确。蛋白质变性涉及二硫键的破坏,故E不正确。

  64.组成核酸分子的碱基主要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答案:D

  精析与避错:碱基指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是核酸、核苷、核苷酸的成分。在形成稳定螺旎结构的碱基对中共有4种不同碱基。根据它们英文名称的首字母分别称之为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加上U(尿嘧啶),是RNA的主要嘧啶碱,共有5种,故选D。

  65.下列关于DNA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A与T的含量不同

  B.同一个体成年期与幼年期碱基组成不同

  C.同一个体在不同营养状态下碱基组成不同

  D.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碱基组成不同

  E.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答案:E

  精析与避错:DNA的4种含氮碱基组成具有物种特异性,即4种含氮碱基(A、C、T、G)的比例在同物种不同个体间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物种间则有差异,故E正确。B、C、D皆不正确。DNA的4种含氮碱基比例具有奇特的规律性,每一种生物体DNA中A =T,C=G。A不正确。

  66.酶的催化高效性是因为酶

  A.启动热力学不能发生的反应

  B.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能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D.可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E.对作用物(底物)的选择性

  答案:B

  精析与避错: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和一般催化剂相比,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但酶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和一般催化剂一样,酶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所以在细胞中相对含量很低的酶在短时间内能催化大量的底物发生变化,体现酶催化的高效性,故选B。

  67.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是

  A.起运载体的作用

  B.维持酶的空间构象

  C.参加活性中心的组成

  D.促进中间复合物形成

  E.提供必需基团

  答案:A

  精析与避错:酶的辅因子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化合物。通常将这些酶的辅因子称为辅酶。辅酶的生理作用主要是:①运载氢原子或电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②运载反应基团,如酰基、氨基、烷基、羧基及一碳单位等,参与基团转移,故A正确。辅酶在酶促)反应的过程中不能够维持酶的空间构象,故B不正确。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辅酶不参加活性中心的组成,故C不正确。酶催化时,酶活性中心首先与底物结合生成一种酶一底物复合物(ES),此复合物再分解可释放出酶,并生成产物,即为中间复合物学说。辅酶不能促进其形成,故D不正确。酶分子中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集中在一起,形成空间结构。辅酶不提供必需基团,故E不正确。

  68.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是

  A.受体型TPK

  B.非受体型TPK

  C.PKC

  D.PKA

  E.PKG

  答案:D

  精析与避错:蛋白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其作用是将ATP的γ-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可分为5类。其中,蛋白激酶A (PKA)又称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生化特性最清楚的蛋白激酶。 PKA依赖cAMP发挥其作用,故选D。

  68.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叙述正确的是

  A.己糖激酶又称为葡萄糖激酶

  B.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

  C.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

  D.催化反应生成6-磷酸果酸

  E.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

  答案:C

  精析与避错:催化葡萄糖生成G-6-P的是己糖激酶,是糖酵解过程关键酶之一。己糖激酶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Km为0.l mmol/L,对葡萄糖的亲和力高。哺乳动物中已发现了4种己糖激酶的同工酶(I一Ⅳ型),其作用为活化葡萄糖并使其能够参加反应,故C正确。Ⅳ型酶只存在于肝脏,对葡萄糖有高度专一性,又称葡萄糖激酶,故A不正确。催化葡萄糖生成G-6-P的是己糖激酶,ATP提供磷酸基团,Mg2+作为激活剂。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反应,故B不正确。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故D不正确。糖酵解中,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其中磷酸果糖激酶为最关键的限速酶,故E不正确。

  70.在酵解过程中催化产生NADH和消耗无机磷酸的

  酶是

  A.乳酸脱氢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烯醇化酶

  答案:B

  精析与避错: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参与糖酵解的一种关键酶。GAPDH基因几乎在所有组织中都高水平表达,广泛用作Western blot蛋白质标准化的内参。在糖酵解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会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1,3-双磷酸甘油酸,此反应会消耗掉一个NAD+,使其成为NADH(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携带分子),并释出一个H+,故B正确。

  71.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B.合成原料是丙酮酸氧化而成的乙酰CoA

  C.只能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D.酮体只能在肝外组织氧化

  E.酮体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答案:B

  精析与避错:酮体的生成是以乙酰CoA为原料,在肝线粒体内经酶催化先缩合再裂解而生成的除肝之外,肾也含有生成酮体的体系。乙酰CoA作为酮体生成的原料,并不是丙酮酸氧化而成的,故选B,不选C。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正常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及丙酮三种有机物质,其中β一羟丁酸含量较多,丙酮含量极微,故不选A。肝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缺乏氧化酮体的酶,故肝中酮体不熊氧化;肝外组织缺乏HMG-CoA裂解酶,不产生酮体,却可氧化利用酮体,故不选D。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有:①肝脏输出酮体为肝外组织提供了能源;②肝脏输出酮体在低血糖时保证脑的供能,对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故不选E。

  72.胆固醇不能转化成

  A.胆汁酸

  B.维生素D

  C.睾丸酮

  D.雌二醇

  E.胆红素

  答案:E

  精析与避错:无论是外源性胆固醇或内源性胆固醇在体内均不能彻底氧化分解,只能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胆固醇在体内最重要的一个转化途径是通过肝脏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这一途径不仅是机体向体外排泄胆固醇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维持机体胆固醇平衡的关键所在,故A不对。胆固醇通过皮肤作用,经过紫外线照射,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故B不对。胆

  固醇通过肾上腺和性腺的作用,可以转化成类固醇激素,如睾丸酮、雌二醇,故C和D不对,E正确。

  73.肌肉中最主要的脱氨基方式是

  A.嘌呤核苷酸循环

  B.加水脱氨基作用

  C.氨基移换作用

  D.D-氨基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E.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答案:E

  精析与避错: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中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很低,因而不能通过L-谷氨酸脱氢酶和转氨酶的联合脱氨基作用脱氨。骨骼肌和心肌中含丰宫的腺苷酸脱氨酶,能催化腺苷酸加水、脱氨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这个过程就叫作嘌呤核苷酸循环,为肌肉中最主要的脱氨基方式,故选A。

  74.尿素在肝的合成部位是

  A.胞质和微粒体

  B.胞质和线粒体

  C.线粒体和微粒体

  D.微粒体和高尔基体

  E.胞质和高尔基体

  答案:B

  精析与避错:尿素循环亦称鸟氨酸循环,是排尿素动物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的一个循环机制。其中一个步骤中,在肝细胞胞质中的氨基酸经转氨作用与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透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氨形成游离氨,故选B。

  77.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真消化率

  B.表观消化率

  C.含量

  D.所含氨基酸的数量

  E.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答案:E

  精析与避错: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反映了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即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叱值主要决定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故选E。

  78.下列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A.半胱氨酸

  B.苏氨酸

  C.苯丙氨酸

  D.谷氨酸

  E.组氨酸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常见氨基酸多为α-氨基酸,都含有COOH与-NH2。-COOH电离出H+呈酸性,-NH2与水结合成NH3和-OH呈碱性,因此氨基酸具有两性。通常这两种基团电离程度相当,使氨基酸溶液呈中性。当氨基酸分子中-COOH多于-NH2时,呈酸性;而当氨基酸分子中-NH2多于-COOH时,呈碱性。常见酸性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谷氨酸,常见碱性氨基酸有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故选D。

  79.下列有关蛋白质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变性时其一级结构不受影响

  B.蛋白质变性时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C.蛋白质变性时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

  D.去除变性因素后变性蛋白质都可以复性

  E.球蛋白变性后其水溶性降低

  答案:D

  精析与避错:维持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空间结构的大部分是次级键和疏水堆积力,次级键被破坏,空间结构被破坏,就会引起蛋白质和核酸的变性。所以,引起蛋白质和核酸变性、复性的因素相同,包括有机溶剂、盐浓度、温度等,去除这些因素,蛋白质、核酸就有可能复性,并不是都可以复性.故选D。

  80.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双螺旋是核酸二级结构的重要形式

  B.DNA双螺旋由两条以脱氧核糖-磷酸作骨架的双链组成

  C.DNA双螺旋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同一轴有规律地盘旋

  D.两股单链从5’至3’端走向在空间排列相同

  E.两碱基之间的氢键是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的主要化学键

  答案:D

  精析与避错:DNA链中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称DNA的一级结构,由前一核苷酸的3'-OH与下一位核苷酸的5’一P形成3’,5’一磷酸二酯键,从而构成一个没有分支的线性大分子(多核苷酸链)。 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呈反平行走向,碱基互补配对,一条链的走向是5’到3 ’,另一条链的走向是3’到5’,故选D。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