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理论知识 >> 中医内科 >> 文章内容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重点:泄泻

   2016-12-30 13:54:55   【

  泄泻

  1各家学说:

  A《内经》称本病为:骛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

  B提出“湿热泄泻”用“通因通用”之法的是张仲景。

  C汉唐期间把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宋以后才称之为“泄泻”。

  D张景岳指出“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

  E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提出著名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2病证特点: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则水样。

  3病因病机:1寒湿、暑热入里或饮食伤脾==升降失司、清浊不分。2肝气横脾==升降失司。3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脾虚湿盛)。

  4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在脾。与肝肾有关。

  5病证鉴别:

  A与痢疾—有无赤白脓血、有无里急后重。

  B与霍乱—急骤、传变快常伴发热恶寒伤津脱液。

  6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

  7病证治则:运脾化湿(暴泻重在化湿不可骤用补涩,久泻重在健脾不可分利太过。)

  8病证分治:

  A寒湿内盛—泻泄清稀腹痛肠鸣脘闷纳少,加外感风寒表证,苔白或白腻脉濡缓—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风寒表证重泻泄轻者—荆防败毒散;腹满肠鸣小便不利肢体倦怠者—胃苓散;食生冷而泻者—纯阳正气丸)。

  B湿热伤中—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色黄褐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湿偏重者—合平胃散;外感暑热泻泄者—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或黄连香薷饮。)

  C食滞肠胃—腹痛肠鸣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食积重腹胀者—枳实导滞丸。)

  D脾胃虚弱—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后脘闷不舒进油腻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脾阳虚阴寒内盛者—理中汤;久泻脱肛者—补中益气汤)。

  E肾阳虚衰—五更时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滑脱者—合桃花汤;脐腹冷痛者—加附子理中丸;虚坐努责者—真人养脏汤;心烦嘈杂大便夹有黏冻寒热错杂者—乌梅丸)。

  F肝气乘脾—腹痛攻窜泄泻肠鸣矢气频作、伴胸胁胀闷嗳气食少因情绪而发,舌淡红脉弦—抑肝扶脾—痛泻要方(脾虚明显者—加参苓白术散;病情稳定后—服逍遥丸善后。)

  9病证转归:暴泻不止伤气耗液—痉、厥、闭、脱等危证。

  10预防调护:

  1起居有常、情志舒畅、慎防外袭。2饮食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生冷、难消化、滑肠食物。3急泻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热炙 、肥甘厚味、荤腥油腻食物,以及牛奶面筋,虚寒腹泻者—淡姜汤饮用。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保过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冲刺班招生
    ¥45.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