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北京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中考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作家作品专项练习)_第5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4年11月4日 ]

  11.略

  12.略

  13.略

  【解析】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关于爱的词语、诗词名句、古今中外爱情悲、喜剧的喜剧,牢记其关键情节。

  14.《孟子 告子上》 举例和对比 鱼和熊掌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15.

  (1)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2)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想法),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丢掉(不丧失)罢了。

  (3)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段中有三种论证方法,举“鱼”“熊掌”来说理,是举例论证,用“鱼”“熊掌”的关系喻“生”与“义”的关系,是比喻论证,将“生”与“义”做比较,是对比论证。

  考点:论点、论证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古文关注语句的意思,而对写法关注不多,虽然本文是所学课文,但学生对其中的论证方法记忆理解不清,所以平时学习论说性的古文,还要在写作方法上多学习,多理解掌握。

  15.

  试题分析:注意把关键字理解清楚,比如“生”“甚”“欲”“用”“贤”“心”“丧”“忧患”“安乐”,还要注意句式和句气,第一句是疑问语气,第二句是陈述语气,第三句是感叹语气。

  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三句都不好翻译,难解字很多。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不可漏译,要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译句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为此,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6.沁园春.雪 ,闰土,曹文轩,痛心世态的炎凉 (每空1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空1注意“领略北国风光”和毛泽东的提示,空2注意“鲁迅的《故乡》”“人物的困苦与麻木”可联系到闰土,《孤独之旅》是曹文轩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重要作家作品要识记,包括作者、作者的代表作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品主要表达的主题等。

  17.(1)范进 (2)杨志 (3)英国 培根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人物,如《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水浒传》中的“杨志”;同时了解外国名人名著,如:英国作家培根。

  考点: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

  点评:文学及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8.(1)法布尔 《昆虫记》(各1分) (2)①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真实、生动地揭示出来。②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盎然的情趣。(如将第①②合答为:将科学性和文学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可)③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一点1分,答出其中的任何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制作读书卡片的能力。结合读书卡片的格式来填写即可。

  19.对自然的思考

  20.《伊索寓言》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1.(1)《无常》(2)老鼋(3)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

  【解析】

  试题分析:(1)鲁迅在《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除了温馨的回忆,还有理性的批判,如《无常》批判的就是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取经的途中一共遇到了八十一难,最后一难是在通天河中被老鼋翻落河中,弄湿了经卷。(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名著阅读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呈现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填表题、简答题;从考察内容上看,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等。命题者选取名著中的一个语段,考查涉及的作者、出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的评判和鉴赏。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不仅要泛读还要对重点段落精读,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22.奥地利,《伟大的悲剧》。

  23.郭沫若,历史或话剧。

  24.凡尔纳,现代科学幻想。

  【解析】

  试题分析:

  22.试题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作家,之前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课文是《伟大的悲剧》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