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北京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中考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作家作品专项练习)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4年11月4日 ]

  7.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过零丁洋》——《稼轩词编年笺注》——文天祥——宋代

  B.《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孔乙己》——《呐喊》——鲁迅——现代

  D.《丑小鸭》——童话——安徒生——丹麦

  8.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C.《繁星》《春水》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李逵、武松;主张招安的将领:宋江、吴用。

  第Ⅱ卷 非选择题(132分)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的朋友》选自《童年》。

  B.法国布丰的《松》》一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乐园的怀念之情和对封建教育及老师的不满,该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北朝民歌《木兰诗》大量运用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10.下列对文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孔乙己》一文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受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是揭示民众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B.《大小猫洞》通过是否开猫洞和门桥的开设以人为准还是以事为准的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要关注普通大众和弱势群体,即民主和共和的思想。

  C.由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所作的《草莓》一文,行文错落有致,脉络波澜起伏,内容情理相生。

  D.驳论文常见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的是驳论证的方式。

  评卷人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8分)

  爱的纪念

  ——《让世界充满爱》

  当你呱呱坠地时,便被爱的海洋包围。母爱深厚温暖,让你如沐春风;手足之爱,血浓于水,伴你一生一世;朋友之爱,愉快默契,心灵相通;恋人之爱,热烈缠绵,铭心刻骨。此外,还有师生之爱、社会之爱、人类之爱等等。你收获了爱,当然要加倍回报。己所欲,施与人。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成为爱的纪念日,让每个人都为之而歌唱。现在,我们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写下爱的颂歌。请绽放你的笑脸,伸出你的双手,随我来吧。

  11.请分别写出5句有关“爱”的成语和俗语。例如:成语“爱屋及乌”“爱不释手”。俗语“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3分)

  12.请写出5句有关“爱”的诗词名句。例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分)

  13.请举出古今中外爱情悲、喜剧的喜剧(或小说)各5部。例如:《威尼斯商人》(喜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2分)

  喜剧:

  悲剧: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填空和翻译句子。(共13分)(每空1分,每句2分)

  14.《鱼我所欲也》选自《__________》,本文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应如何对待生与死、义与利。文章第一句话是以_______和_______设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第三句是由前两句的设喻引出本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评卷人得分

  四、语言表达

  16.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丰厚的。触摸自然脉搏,在毛泽东的《 》中领略北国风光的壮丽;纵览社会变迁,在鲁迅的《故乡》中感慨 (人物)的困苦与麻木;品读心灵成长,在 的《孤独之旅》中体会孤独的力量;感受人世沧桑,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 。

  17.名著阅读填空。(4分)

  (1) (人名)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