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模拟试题 >> 2020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心血管系统精选习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020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心血管系统精选习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20-02-25   【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CK-MB是肌酸激酶同工酶,是用于心肌梗死中的一项检测指标。该值的高低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呈正相关。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24h不宜使用洋地黄类制剂,早期使用洋地黄制剂可以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促进心肌重构的发生与发展,但确切的机制并未阐明清楚。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溶栓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是:①2小时内胸痛程度减轻一半以上;②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幅度降低一半以上;③心肌损伤标志物高峰提前出现(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6小时内、cTnI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4小时内);④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上4项中符合2项以上(排除①+④组合)提示溶栓成功,如果用药后90分钟内进行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则证实溶栓成功。溶栓治疗不成功且尚未超过介入治疗时间窗者,应进行补救性PCI,鼓励溶栓幵始后3-24小时内进行介入评价,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是:

  1)2小时内胸痛程度减轻一半以上;

  2)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幅度降低一半以上;

  3)心肌损伤标志物高峰提前出现;

  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以上4项中符合2项以上(排除1+4)提示溶栓成功。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主动脉夹层患者,当近端夹层的内膜破裂下垂物遮盖冠状窦口可致急性心梗,多见于右冠窦,常引起下壁心肌梗死。此种情况下,严禁溶栓和抗凝治疗,否则会引发灾难性大出血,死亡率高达70%。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溶栓治疗的决对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1个月内胃肠道出血史、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做过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穿刺,相对禁忌证包括:6个月内TIA发作史、口服抗凝药、妊娠或产后未超过1周、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长时间或创伤性胸外按压。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溶栓治疗的决对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1个月内胃肠道出血史、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做过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穿刺,相对禁忌证包括:6个月内TIA发作史、口服抗凝药、妊娠或产后未超过1周、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长时间或创伤性胸外按压。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肌梗死后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相应导联的T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的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故选B。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①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②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③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故选A。其他选项均不符。

  二、A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心率较快,首选β受体阻滞剂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降低血压,预防心绞痛,改善心梗患者预后,减少死亡率。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选B。

  急性心梗时,可出现泵功能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

  由于最早出现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引起顺应性下降所致,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尚不增大,因此在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题中没有标明具体时间,但需要注意这一点)

  患者起病第2天发生心房颤动,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有呼吸循环衰竭表现,需紧急纠正,最好采用电复律(快速而有效)。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考虑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在AMI最初几个小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AMI患者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可以限制梗死面积,并能缓解疼痛,减少镇静剂的应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要尽早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患者最适合使用。对于高危病人可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方案

  1、首先排除心力衰竭、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心动过缓(心率<60次)或有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2、静脉推注,每次5mg;

  3、每次推注后,观察2-5min,当心率低于60次或收缩压低于100mmHg,则停止给药。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总量可以达到15mg;

  4、末次静脉注射后15分钟,继续口服剂量维持。

  艾司洛尔用于治疗有β受体阻滞剂相对禁忌证而又希望减慢心率的患者。

  除β受体阻滞剂外,即刻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仅用于致命性或有严重症状的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和成对出现并不一定增加心室颤动危险,但需密切监测。但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威胁患者的生命,需紧急处理,但必须建立在积极治疗心肌缺血、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基础上进行。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仍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酌情用洋地黄制剂、维拉帕米等药物。若不能控制,可考虑同步直流电转复窦律。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是:

  1)2小时内胸痛程度减轻一半以上;

  2)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幅度降低一半以上;

  3)心肌损伤标志物高峰提前出现;

  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以上4项中符合2项以上(排除1+4组合)提示溶栓成功。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是:

  1)2小时内胸痛程度减轻一半以上;

  2)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幅度降低一半以上;

  3)心肌损伤标志物高峰提前出现;

  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以上4项中符合2项以上(排除1+4)提示溶栓成功。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溶栓治疗的决对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1个月内胃肠道出血史、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做过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穿刺,相对禁忌证包括:6个月内TIA发作史、口服抗凝药、妊娠或产后未超过1周、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长时间或创伤性胸外按压。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夜间发作,发作时伴有ST段抬高,可以自行缓解,属于变异性心绞痛。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通过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为诊断提供依据。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病例属劳力恶化型心绞痛,为不稳定型心绞痛。E选项中间综合征:多发生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4~96小时及复能药用量不足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睑下垂、眼外展障碍、面瘫和呼吸肌麻痹,引起通气障碍、呼吸困难或衰竭,可导致死亡。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三、A3/A4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其他

  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者有心源性休克,再用速尿,则更加减少血容量,加重休克。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此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夜间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药物缓解效果不佳、发作时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 ,符合变异型心绞痛。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外周动脉压增高;体温、血沉及心肌酶谱正常。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据初步病史,此病人很可能是心绞痛,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所以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胸痛的所有特点,而其余选项对诊断意义较小。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显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大小和部位,具有确诊价值。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题干信息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含硝酸甘油能显著缓解;肺动脉栓塞具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肥厚型心肌病含硝酸甘油后胸痛反而可加重。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肌钙蛋白I和T这些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溶栓疗法用于无条件施行介入治疗或因患者就诊延误、转送患者到可施行介入治疗的单位将会错过再灌注时机的患者,而且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所以急诊处理措施中溶栓治疗是错误的。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其他

  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该患者即出现了心包炎、肺炎,故选E。

1234
纠错评论责编:liyuxin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