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9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9_第5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10月03日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第41题

  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试题解析: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第42题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试题解析:

  (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问、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第43题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试题解析: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

  第44题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试题解析: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三兰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45题 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哪些作用?

  试题解析: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46题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试题解析: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

责编:balabala123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