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十章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27日]  【

  五、简答题

  1、利他行为的决策过程分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旁观者作出任何反应之前,首先必须知觉到问题有存在并且注意到紧急事态的发生。

  第二步:正确地解释情景。对注意到的情景要判断它是否是紧急事态,就是旁观者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情景。

  第三步: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旁观者对自己是否有行动的责任作出决定。

  第四步: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这个环节受到个人训练和经验的影响很大,有时恰当的榜样人物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步:执行助人行为。 这个步骤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代价所影响。

  2、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哪些?

  (1)旁观众者效应 (2)情景的模糊性 (3)榜样人物的作用 (4)求助人物的特点

  3、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有哪些?

  (1)助人者的心境 (2)同情和内疚 (3)个性

  4、怎样理解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利他行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第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它不是在外界压力下作出的。

  第三,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第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5、哪些因素会阻碍个体不去及时帮助他人呢?

  (1)责任扩散,给对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当有许多人在场的时候,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 (2)害怕社会举止失措,担心因举止失措而受到别人的嘲笑。

  六、论述题

  1、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中,求助者经常表现出哪些特点?

  (1)依赖性。利他行为的实质是一种对于处在需要帮助境地的人的一种反应,但是接受帮助的人的依赖性会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频率。依赖可以是一种稳定的特点 。

  (2)亲密关系和吸引力。亲密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和帮助的义务。人们往往赞颂帮助自己熟悉的人,同时,求助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获得帮助的概率。

  (3)类似性。人们往往帮助那些自己相似的人。

  (4)责任。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重要因素。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他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主要原因之一。

  2、综合阐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1)生物学理论。威尔逊(E.O.Wilson)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利他行为,指出利他行为是先天决定的,是本能,即遗传获得的,而不必通过学习获得.进一步的解释是为了保存基因,两个个体之间基因的相似性越大,则当其中一个个体需要帮助时,另一个个体就越可能从事利他行为。

  (2)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人们按照社会规范来行动的结果。主要包括:

  A社会责任规范。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责任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即使没有外来的奖赏,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主动地进行帮助。

  B回报规范(互惠规范)。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少数人可以不受助人的回报规范所约束,这些人就是高度依赖性的人。

  (3)学习和模仿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受到了强化。利他行为在先前受到过奖励,那么,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当利他行为在先前没有受到奖励或受到了惩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大可能发生。

  A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B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C奖励和代价。每个人对伴随着助人或不去助人的消极和积极特征会作出权衡。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奖励高而代价低的场合。

  D模仿。班杜拉提出的模仿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模仿而学会。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