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十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27日]  【

  三、判断题

  1、迫于舆论而捐款,这种行为是利他行为。( ×)

  2、他人在场,往往会促进个体的利他行为。( ×)

  3、在利他行为过程中,求助者的依赖性是不稳定的。 (× )

  4、利他行为是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

  5、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交换规范和平等规范。( ×)

  6、许多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女性不像男性那样爱帮助别人,尽管女性常常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

  7、社会责任规范是内化了的行为规范,它不需要外在的奖励。( √)

  8、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

  9、个体在发生利他行为之后的自我奖赏的感受不是必然要产生的。( ×)

  10、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受情景和旁观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11、利他行为只是发生在紧急事态时才会表现出来的。(× )

  12、增加情景模糊性因素不会抑制旁观者采取有效的利他行为。( ×)

  13、只有榜样人物实际存在时才会对他人的利他行为发生影响。(×)

  14、榜样人物不会对紧急事态下的救助行为发挥作用。( ×)

  15、接受者的依赖性会影响个体利他行为发生的概率。(√ )

  16、求助者在场是唤起利他行为的必要条件。( ×)

  17、社会规范理论认为,所有人都要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

  18、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

  19、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

  20、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

  四、名词解释

  1.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个体单独时以及有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2.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3.回报规范也称互惠规范,是指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4.责任扩散:给对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当有许多人同时在场的时候,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

  5.社会责任规范是指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6.自我奖赏是指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到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足的现象。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