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美育基础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美育基础》模拟题及答案_第5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12日]  【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结合本校实际谈谈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答: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美育作为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独立品格,但学校美育真正要落到实处,关键还在 于是否将美育的思想、观念和实施方法渗透于其他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在学校的各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 与美相关,都包含着一定的审美因素。因此,如何在各门学科中贯彻美育,运用各学科中的审美因素,从各个 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落实美育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改革、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才能将美育有效地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呢?

  (1)保证艺术类课程的课时与质量。艺术类课程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课程,也是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 为了切实贯彻美育,学校应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美术、影视、书法、手工制作等。同时,必须配 备专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费和设备,并保证课程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轻视或排挤艺术类课程。 另外,还要加强对艺术课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保证艺术课的教学质量,以充分发挥艺术课的美 育功能。

  (2)将美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各门学科中都蕴含着一定的审美因素,充分发挥这些审美因 素的美育功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审美的熏 陶,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说,在语文课中,除了一般的授课内容之外,还应引导生领会课文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所创造的审美意境,所运用的语言艺术等。在历史、地理课中,应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一定地理环境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其他审美因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数学、物理、化学课程的专业性较强,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数学中的和谐、线条的意味、图形的象征性;物理学中的物体色彩、声音、形状和运动的美;化学中的物质构造和变化的美等等。总之,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各学科中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他们对科学美的感悟,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各门课程的学习质量,而且也使学生受到了审美教育。

  46.如和理解教学美展现技能?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美的展现技能?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掌握教学美展现技能的重要性?

  答:教师展现教学美的技能包括课程审美化技能、语言审美化技能以及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

  (1)课程审美化技能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两方面的审美化设计能力。前者是教师理解、发现课程内容的审美因素,在课程内容构思、传达中追求特定审美效应的能力;后者是教师依据一定的审美方式来策划、调整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形式及教师自身形象的能力。

  (2)语言审美化能力一方面包括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规范化能力,即做到教学语言科学、准确、简练易懂,能给学生明快感。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处理能力,即善于融情入理、使教学语言的运用富于形象的生动性和情绪的感染力,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愉快和主动的兴趣,在形象记忆和情感交流中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

  (3)艺术表现技能是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审美素养,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落实美育的基本手段。艺术批评技能既能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整体审美素养,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美的事物、艺术品进行合乎规律的鉴赏、判断,引导学生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由感性层次上升到感性与理性合理统一的层次。

  培养教师展现教学美技能的途径是:

  (1)培养教师的课程审美化设计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从中提炼出潜在的审美因素,而且要求教师能够从外部因素(如时间、环境、手段及自身仪表形象等)着手进行审美构思、形象表现。它一方面要求摒弃单一知识训练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以便明确教师的课程审美化技能的培养方向;另一方面要求深入教学实践,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套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自觉意识的课程审美化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由此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审美化设计能力。

  (2)培养教师的语言审美化技能。首先有赖于教师自身思想情操、艺术素养、理论学识等的水平;其次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因而它就离不开对生动活泼、机智幽默的语言的提炼和创造。经常阅读小说、诗歌,欣赏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留意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和生活中每一事物的呈现形式,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自身语言审美化技能不断得到培养、提高的具体方式。

  (3)培养教师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首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并善于捕捉每一变动中的审美信息,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工具来加以提炼、塑造,使之成为一定形象的存在。其次,应当注意激发教师自身的审美兴趣,在一定兴趣基础上促进教师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的提高,使之得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鲜明风格。再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素养和艺术修养,积累大量的审美和艺术实践经验,通过比较、鉴别和相互融通,逐步上升为理性的审美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艺术批评能力。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