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云南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云南曲靖市中考语文模拟冲刺卷_第6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7年5月5日 ]

  第(2)题,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此处要求紧扣语言交际的目的性,答案设计要合情合理.

  第(3)题,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拟写宣传标语,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

  答案:

  (1)①节省时间和侥幸心理是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绿灯的主要理由.②现场劝导和加强宣传是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有效方式.

  (2)XX,不要乱穿公路嘛,万一车子把你撞到了怎么办?请以后遵守交通规则,走斑马线,并且在红灯亮起后不要乱穿马路.好吗?

  (3)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三、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下面各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本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当朝统治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作者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考点】怀古咏史诗;诗歌思想情感.

  【分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赏析正确;

  B:赏析正确;

  C:赏析正确;

  D:赏析不正确.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不是晚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及重点字词的及作者的情感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某句诗的画面.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和适当的描写.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写法,也就是烟雾和月光既笼罩着江水,也笼罩着沙滩.这一点在特别注意.“笼”字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寄托了作者的忧愁和伤感.

  答案:

  (1)D

  (2)此句中连用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寄托了作者的忧愁和伤感.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又何

间:

 参与 

小惠未

徧:

 普遍 

神弗

福:

 保佑 

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

 不 

  (2)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B.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百姓与之则安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②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译文: 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