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精选试题(三)_第4页

   2016-04-05 15:47:46   【

  61.下列穴位归经,错误的是

  A.太白-肝经

  B.列缺-肺经

  C.合谷-大肠经

  D.阳陵泉-胆经

  E.阴陵泉-脾经

  答案:A

  解析:太白归脾经。

  62.太溪穴位于

  A.内踝下缘凹陷处

  B.外踝下缘凹陷处

  C.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D.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E.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答案:E

  63.治疗便秘气滞证,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

  A.脾俞、胃俞

  B.气海、神阙

  C.关元、命门

  D.合谷、曲池

  E.中脘、行间

  答案:E

  解析:本证治疗取腑会中脘通降腑气,肝郁气滞,泻行间以疏肝气。

  64.针刺肌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常用的进针法是

  A.指切

  B.挟持

  C.舒张

  D.提捏

  E.套管

  答案:D

  解析:指切多用于短针进针,舒张多用于皮肤松弛部位,提捏多用于皮肉浅薄处。

  65.下列哪项属行针基本手法

  A.捻转法,震颤法

  B.提捅法,弹针法

  C.震颤法,弹针法

  D,提插法,刮柄法

  E.提插法,捻转法

  答案:E

  解析:行针基本手法是针刺的基本动作,有提插、捻转两种。

  66.提插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手法是

  A.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B.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

  C.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D.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E.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

  答案:E

  解析: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67.手三里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

  A.5寸

  B.4寸

  C.3寸

  D.2寸

  E.1寸

  答案:D

  68.下列哪项不宜用三棱针治疗

  A.高热

  B.脱证

  C.昏迷

  D.惊厥

  E.咽痛

  答案:B

  解析: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症的作用。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三棱针的作用。

  69.治疗咳嗽肝火烁肺证,应首选

  A.肝俞、鱼际、侠溪、阴陵泉

  B.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C.中府、丰隆、肺俞、大渊

  D.列缺、合谷、中府、章门

  E.肝俞、肺俞、太渊、章门

  答案:B

  解析:本症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

  70.治疗风火牙痛,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

  A.太溪、行间

  B.太溪、外关

  C.大太冲、曲池

  D.大太冲、阳漠溪

  E.外关、风池

  答案:E

  解析:外关、风池疏解表邪,有风热作用。

  71.脾经的郄穴是

  A.外丘

  B.粱丘

  C.中都

  D.地机

  E.金门

  答案:D

  解析:地机为脾经郄穴,外丘为胆经郄穴,梁丘为胃经郄穴,中都为肝经郄穴,金门为膀胱经郄穴。

  72.髀枢至膝中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

  B.15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答案:E

  73.分布于胸腹第一侧线的经脉是

  A.足太阴牌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厥阴肝经

  答案:B

  解析:胸腹部第一侧线经脉是足少阴肾经,第二侧线为足阳明胃经,第三侧线为足太阴脾经,第四侧线为足厥阴肝经。

  74.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巾中的腧穴是

  A.列缺

  B,大陵

  C.神门

  D.太渊

  E.内关

  答案:C

  75.治疗昏迷,高热,应首选

  A.四缝

  B,曲池

  C.八邪

  D.合谷

  E.十宜宣

  答案:E

  解析:十宣穴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

  76.循行于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答案:B

  解析:胸腹部第一侧线经脉是足少阴肾经,第二侧线为足阳明胃经,第三侧线为足太阴脾经,第四侧线为足厥阴肝经。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脉胸腹部循行规律。

  77.患者,男,52岁。呕吐清水,胃部不适,喜热畏寒,身倦,便溏,小便可,舌苔白,脉迟。治疗除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

  A.上脘、胃俞

  B.肝俞、太冲

  C.肾俞、太溪

  D.脾俞,丘墟

  E.胃俞、血海

  答案:A

  解析:寒客胃脘呕吐,取上脘灸之可温胃散寒,背俞穴胃俞配中脘可奏通降胃气之功。

  78.患者,男,22岁。头痛,以前头部为主,疼痛阵作,捕如锥刺,每当受风或劳累时疼痛加重,舌苔薄,脉弦。治疗应首选

  A.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B.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通天、头维、太冲、阿是穴

  E.头临泣、目窗、前顶、阿是穴

  答案:C

  解析:前头属阳明,远取阳明经穴合谷与病部近取配,旨在疏通经络之气,含通则不痛之意。

  79.患者,女,72岁。1小时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日合口张,遗尿,汗出,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背俞穴,灸法

  B.任脉经穴,灸法

  C.督脉经穴,灸法

  D. 足阳明经穴,灸法

  E.足厥阴经穴,毫针泻法

  答案:B

  解析:任脉为阴脉之海,用大艾炷重灸,可以回垂绝之阳,治疗中风脱症。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中风脱症的证治。

  80.患者,女,43岁。眩晕半年,加重1周,伴神疲乏力,面色白,时有心悸,夜寐欠安,舌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A.风池、肝俞、肾俞、行间

  B.中脘、内关、解溪、头维

  C.白百会、上星、风池、丰隆

  D.百会、人阳、印堂、合谷

  E.脾俞、足三里、气海、百合会

  答案:E

  解析:本证为气血不足眩晕,治以培补脾胃为主,取脾俞、足三里能运化水谷,生精化血,以资生化之源。百会、气海属任督两脉,二穴能补气以运血,使髓海得以充养而眩晕自止。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