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药师 >> 执业中药师 >> 考试辅导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2017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2017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3月20日 ]  【
五、奇恒之腑

考脑和女子胞

生理功能

备注

常用古语

1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2脑主管元神

脑与五脏关系:中医学将精神情志活动与心、肝、肾关系最密切,将脑的病变多归于这些脏器的失常之中。

“脑为元神之府”,记忆亦为脑所主

女子胞

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地方

影响女子胞功能的因素:(即肾、肝、冲任脉三者对女子胞影响)

1.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人进入老年,肾精气减少,天癸随之减少,故绝经,不能再孕。

2.肝气肝血的作用:一、肝主疏泄,月经通调和排卵功能密切相关;二,肝藏血,月经量和孕育胎儿。

3.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冲脉——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任脉——与妊娠有关。

                   人体气血通过冲任二脉的调节注入胞中,平时可发生月经,孕时则养育胎儿。

 

 

故女性又以“肝为先天”

“冲为血海” “任为主胞”

 

髓、骨、脉、胆(又是六腑之一)

  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心与小肠

小肠分别清浊,其清者转换为心血

 

肝与胆

胆汁来源于肝气之余,双靠的疏泄而排泄和发挥作用

肺与大肠

肺气的下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

气虚便秘

肾与膀胱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

脾与胃

1. 一纳一运     2。一升一降        3.燥湿相合: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使润而恶燥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

来源

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营养物质+吸入的清气。故气为肾、脾胃、肺有密切关系

功能

作用

影响

1.推动

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活动;血液的生成和动;水液代谢。

2.温殉

正常体温;各脏腑、经络正常运行;血和津液保持液态在体内运行—“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

3.防御

一通过护了肌表防止外邪入侵;二对侵入的外邪进行斗争

4.固摄

一、对精、血、精具有防止无故流失;二、各脏腑的相对位置固定

5.气化

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饮食转为水谷精气,再化生为气、血、精、液

运动

气的运动,就是“气机”,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肺主呼气(出);肺吸气,肾主纳气(入)、心火下降,肺宣发沉降,胃主降浊(降),肾水长腾,脾主升清、肺的宣发(升),所以肺包含了所有的“升降出入

分类与分布

 

别名

来源

生理

与疾病关系及临床

元气

又称“原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来源先天之精+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和培育。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腠理。

元气充足,则脏腑活力旺盛,机休素质健强。

宗气

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个,称为“气海”“膻中”

来源水谷精气与吸入的清气,即宗气与肺、胃关系密切。

宗气贯注于心肺之脉。

走息道行呼吸——故语言、呼吸强弱;贯注心脉行气血——气血运行、肢体寒温、视听、心博强弱及其节律

临床上以心尖搏动部位(虚里)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

营气

又称“荣气
四海:气海—宗气积聚处;血海——肝脏(冲脉);髓之海——脑;水谷之海—胃。

来源水谷精微。运行脉中

一、营养全身;二、化生血液

运行脉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与血液关系好。故有“营血”并称。

“营在脉中”,守内而属阴

“卫在脉外”,守外而属阳

卫气

又称“卫阳”。

易错点:只在肌表。正确是全身。

来源水谷精微。运行脉外,运行中皮肤、分肉之间。

一、护卫肌表防外邪入侵;

二、温差脏腑、肌肉、皮毛。

三、调节汗控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

人体卫外功能强弱、维持体温能力与卫气关系密切

概念

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

与疾病关系及临床

来源

营气+津液+肾藏精化生而成。营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另肾精与血可相互转换“精血同源”

 

运行

其运行与心、肺(朝百脉)、肝(藏血)、脾(统血防(除肾以外)相互配合下进行。

脉道通利——若痰,瘀阻,引起血运不畅

寒热变化——血“喜温而恶寒”

功能

1.营养和滋润作用;二、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血虚、血热时可致健忘、失眠、惊悸、昏迷等

气与血关系

1.气能生血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转化为血;另精转化血亦需气的作用。

治疗血虚时——常于补血药中加补气药。

2.气能行血

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血行失常时——配合降气、理气、补气药

3.气能摄血

 

 

4.血为气母

血是气的载体,“血为气母”,“气为血帅”

 

津液

概念

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脏腑器官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包括胃液、唾液、肠液、关节液。津与液的区别:

相同:同是水液,源于饮食。

可相互转换“伤津”“脱液”

质清稀、流动性大。分散于肌表、肌肉、孔窍并能渗注入血脉,起滋润作用。

质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起濡养作用。

代谢

生成:胃“游溢精气”、小肠“分清泌浊”,再“上输入脾,以三焦输布全身。                       输布与排泄:主要与脾(传输)、肺(宣降)、肾(蒸腾气化)有关。

功能

滋润和濡养

 

 

化生血液

 

 

运输代谢废料

津液在代谢过程中将废料收集,运输到排泄器官送到体外

 

休质

阴阳平和型

自身调节能力强,一切生理功能强,不易感受外邪,即使外患也易痊愈。发病多为实证、表证。

 

偏阳质

体形较瘦,平时畏热、喜冷,动则易汗出,喜饮水,舌苔偏黄。

 

偏阴质

体形较胖,平时畏寒,喜热,胆小易惊,舌质偏淡。

 

  经络 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关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组成

经脉

正经:12条,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是人体气血循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8条,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经八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

经别:12条,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内脏腑深处,上出于颈项浅部。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位表里的两经之间的关系。

络脉

别络:沟通表里两经和渗灌气血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

 

浮络: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上肢

前缘

孙络:溢奇邪、通荣卫

手阙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中线

十二经脉

走向

交接

规律

相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四肢部衔接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后缘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下肢

前缘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

足阙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中线

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后缘

分布

规律

四肢:阳经分布于外侧,阴经分布于内侧。内侧分为三阴,外侧分为三阳。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阙阴、少阳在中线。

头面: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躯干: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行于腋部;足太阳经行于背部、足少阳经行于体侧面、足阳明经行于前;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的脏腑相连,称为“属”;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连,称为“络”。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

表里

关系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足阳明经

足少阴经

足太阳经

手三阴经,从脏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阴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腹。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头为诸阳之会

手太阴经

手阙阴经

手少阴经

足太阴经

足阙阴经

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

特点

1. 分布和走向不规则;2. 与奇桓之腑和部分脏腑有一定的联系,但无直接络属关系;3.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相配之关系

作用

1. 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 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3. 参与人体生殖和机能的调节。

(流注次序)

督脉

1. 调节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2. 与脑、髓、肾的功能有关

任脉

1. 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2. 主妊养胞胎

冲脉

1. 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2. 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并同女子月经有密切联系

带脉

1. 约束纵行诸经;2. 主司妇女带下。

生理功能

1. 沟通联络:脏腑与外周肢节、脏腑与官窍、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2. 运输气血

3. 感应传导

4. 调节机能活动

 

 

 

 

  

123
责编:duoduo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