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药师 >> 执业中药师 >> 考试辅导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2017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2017年执业中药师《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3月20日 ]  【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

特点

①整体观念;②辩证论治。“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依据。

病: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症:疾病的外在表现,既症状;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阴阳

学说

阴阳学说

相互关系

阴阳的对立制约

即阴阳相反,表现在相互制约、相互消长。“阴平阳秘”

阴阳的互根互用

互根:双方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互用: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阴阳的消长平衡

量变过程—“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阳的相互转化

质变过程—向各自相反方向转变。

阴阳学说

临床作用

诊断应用

上、外、背、五脏、脉象(浮大洪滑)、外科(红肿热痛)、温热、辛甘淡

下、里、腹、六腑、脉象(沉小细涩)、外科(除以上外)、寒凉、酸苦咸

治疗疾病

应用

病理变化:“阴阳失调”“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任何一方虚损可致对方中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治疗基本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平衡。

确定

治疗

原则

阴阳

偏盛

采用“损其有余”二均为实证。=“实者泻之”

阳偏胜—“热者寒之”

阴偏胜—“寒者热之”

若另一方偏衰,应兼其不足,酌扶阳或益阴

阴阳

偏衰

阴虚:不能制阳,属虚热,不能直接用寒凉药折热

“阳病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中阴”—补阳时,兼补阴药。

阳虚:不能制阴,属虚寒,不能直接用辛温发散阴寒

“阴病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中阳”—补阴时,兼补阳药。

记住:什么就是什么虚;什么就是补什么,就是什么

五行

学说

五行分类

“木日曲直”

具生长、升发、条达

 

“火日炎上”

温热、上升

 

“土爱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长夏

湿

 

“金日从革”

清洁、肃降、收敛

 

“水日润下”

滋润、向下

 

五行应用

五行诊断应用

相乖与相侮关系:发生相乖时,同时发生相侮

0# 

 

1#木

2#3#相生

 

 

4# 

5# 

 

 

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肝病传脾(木乖土)。

分析:脾应为黄色(土),而变化青色(木-肝),即为木乖土。

 

反侮

相克\相乘

6# 

 

 

 

 

 

7#金

 

8# 

相生:依次递相资生;是正常关系。

相克:隔行递生相克;是正常关系。

相乘:相克太过;    是异常关系。

反侮:相克不及。    是异常关系。

治疗中应用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法—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滋水涵木

滋补肝肾法

滋补肝肾之阴而敛肝阳

培土生金

滋养脾肺法

补益脾气而补益肺气

金水相生

滋养肺肾法

滋补肺肾阴虚的治法

益火补土

温肾健脾法注:本火指命门之火约等于肾阳,而非心火

温肾阳而补脾阳的治法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法—

“抑强扶弱”

抑木扶土法

蔬肝健脾法

蔬肝、健脾、和胃治法

培土制水法

敦土利水法,注:本水指水肿、水湿

健脾利水而治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

佐金平木法

滋肺清肝法

滋肺阴清肝火治肝火犯肺

泻南补北法

南-火-心 北-水-肾,

泻火补水、滋阴降火

泻心火补肾水以台心火不交病证的治法。

记住:凡补就是相生确定的,凡有泻的就是根据相克;或根据出现的五行,再根据规律确定。

 

藏象

五脏—主藏精气,藏而不泄:肝、心、脾、肺、肾;六腑—传化水谷,传化而不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胆、脑、髓、骨、脉、女子胞。胆既是六腑又是奇之腑

五脏

五行

五脏

常用古语

表里脏腑

生理功能

 

在华:“爪为筋之余”

1主疏泄

1.调畅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伤肝”,神志与心分不开外,还与气的推动疏通气机分不开。

2.促进消化吸收—一方面能调畅胃气机,又能促进胆液生成。

3.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血液、津液运行有赖于气的升降和出入运动

2主藏血

贮藏血液和调整血量。

液:“血汗同源、汗为之液”其华:“其华在面”

在舌:“舌为心之苗”

小肠

1主血脉

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有一定化生血液作用(心、肺气化作用);对血液生成有化赤的作用。

2主神志

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西医区别是大脑主管思维等)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思则气结”

在体:“治痿独取阳明”——治疗四肢痿废治脾胃

1主运化

把水谷化为精微,传输入心肺,并布散全身。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2主升清

一、把水谷精微上输入心肺,化成气血后而营养全身;二、维持体内脏腑的正常位置不下陷。

3主统血

能统摄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于脉中,而不溢出脉外。与气血生化之源有关,正常则气血充盈。

“肺为水之上源”

肺主行水”

“肺为气之主”

“娇脏”“华盖”

大肠

1主气,司呼吸

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同时将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肺合生成宗气,贯心脉行心血;主持调节全身之气,调节全身气机。

2主宣发肃降

主宣发:一、排出体内浊气;二、将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三、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主肃降:排出肺中各种异物。

3通调水道

一、通过宣发将体内津液和水谷津微布散全身,调节腠理使汗液排出;二、通过肃降将体内水液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生成尿而排出体外。故有“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4肺朝百脉,

主治节。

朝百脉:进行气体交换,肺气助心行血。

主治节:辅佐心脏,对全身进行调节治理(呼吸、全身气机、气血运行、水液代谢)。

“先天之本”

“肾为气之根”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在体:“齿为骨之余”“脑为髓之海”。

其华:“发为血之余”

膀胱

 

脏腑表里

少三焦

 

 

 

 

 

及二阴

肛与尿道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

“后天之精”——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

脏腑运化的水谷精微代谢后的剩余部分与先天之精同藏于肾。

主生长: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有关。

主生殖:一方面,肾能藏精,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二、肾精化生“天癸”—促进生机能成熟的物质,由先天之精所化,在后天之精的滋养下成熟。

2主水液

指精气的气化功能调节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

3主纳气

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与肺所主,但及入之气须由肾摄纳,才能使人体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4濡养温殉脏腑

肾有肾阴、肾阳对机体各器官起有滋养和濡润作用。

  五脏中主水的有:脾、肺、肾

  三、五脏之间的关系

 

 

常用古语

 

 

常用古语

 

心与血,肺主气,

两者是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呼出心与肺”

 

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心与

心主血,脾统血

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肺与肝:表现气机的调节作用。

“肝火犯肺”

 

心主血,肝藏血

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

 

肺与肾:津液代谢与呼吸运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表现一是心阴阳与肾阴阳依存关系。心属火,肾属水,

   二是心血与肾精方面的依存关系。血与精可以相互化生。

“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心火下降于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于心,使心阳不亢。

 

脾与肝:表现食物消化与血液生成贮藏

 

脾与肾: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关系

 

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两者相互转化。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表里(五脏

生理功能

备注

常用古语

贮藏的排泄胆汁

因为本身不传化饮食,与胃、肠不同,故又为“奇恒之腑”

 

1.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中饮食必须进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

胃又称“太仓”“水谷之海”,胃重要“人又胃气为本”“有胃则气生”

小肠

1. 主受盛和化物

2. 泌别清浊

受盛胃的食物与进一步消化

一将食物分为水谷精微与食渣;二吸收水谷精微,向下传输食渣;三是吸收大量不,无用水渗入膀胱。

 

“小肠主液”

大肠

传化糟粕

接受小肠食渣,并吸收部分水液,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

“大肠主津”

膀胱

贮尿与排尿

多余代谢后津液,经三焦下达于肾与膀胱,生成尿液。排出。

 

三焦

整体

主持诸气,司全身的气机与气化

 

 

局部

上焦

指横膈之上,包括心、肺两脏,主司呼吸与血脉,将水谷精微布达全身如雾露一样滋润全身

“上焦如雾”

中焦

指横膈之下,脐之上,包括脾胃。以“泌糟粕,蒸津液”为主

“中焦如沤”

下焦

指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以排出糟粕和水液为主。

“下焦如渎”

  

123
责编:duoduo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