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药师 >> 执业中药师 >> 模拟试题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2016执业药师考试题库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试题(三)

2016执业药师考试题库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试题(三)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6年03月02日 ]  【

  二、配伍选择题(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对应同一组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每题只有 1 个最佳答案)

  [41~42]

  A.脉、心 B.筋、肝 C.思、脾

  D.燥、肺 E.耳、骨

  41.与五行中“水”相对应的是

  42.与五行中“木”相对应的是

  [41~42]E、B

  [43~44]

  A.肝气郁结 B.心火亢盛

  C.肝病乘脾 D.肺热壅滞

  E.肝火犯肺

  43.依据五行学说,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诊断为

  44.依据五行学说,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诊断为

  [43~44]C、B

  【解析】脾虚病人,脉见缓象,而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诊断为心火亢盛

  [45~46]

  A.五行相侮 B.五行相乘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五行制化

  45.肾阴虚可致肝阴亏的依据是

  46.肝郁能致肺失宣降的依据是

  [45~46]C、A

  【解析】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病及肝,母病及子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肝病传肺,属五行相侮

  [47~48]

  A.五行相侮 B.五行相乘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生

  E.五行制化

  47.补肾养肝的理论依据是

  48.肝病传脾的理论依据是

  [47~48]D、B

  【解析】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补养肝肾,五行相生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病传脾,五行相乘

  [49~50]

  A.相生 B.相克 C.过克 D.反克 E.制化

  49.相乘可称为

  50.相侮可称为

  [49~50]C、D

  【解析】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相乘,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也称为“过克”。

  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51~52]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1.所谓“气之主”是指

  52.所谓“气之根”是指

  [51~52]D、E

  【解析】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须在肺气肃降的作用下,下归于肾,由肾摄纳,才能为人体所用。若肾中精气充盛,摄纳功能正常,则可见呼吸深沉平稳。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53~54]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53.主推动血液运行的脏是

  54.主统摄血液的脏是

  [53~54]A、C

  【解析】心主血脉 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于脉外。

  [55~56]

  A.肝 B.肺 C.脾 D.肺 E.肾

  55.能调通水道的是( )

  56.能运化水液的是( )

  [55~56]B、C

  【解析】肺主通调水道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

  [57~58]

  A.心与肾 B.脾与肾 C.肺与肾

  D.肝与肾 E.肝与脾

  57.治疗水肿、心悸等症,主要责于

  58.治疗呼吸不利、咳喘等症,主要责于

  [57~58]A、C

  【解析】心病主症:心悸怔忡、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等。

  肾与膀胱病主症:腰膝酸软或痛,耳鸣耳聋,齿摇发脱,阳痿、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水肿,呼多吸少,二便异常

  肺病主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59~61]

  A.阳气不足 B.营血亏虚 C.阳气暴脱

  D.脾胃气虚 E.虚阳上越

  59.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

  60.面色咣白而虚浮多为

  61.面色苍白常见于

  [59~61] B、A、C

  【解析】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

  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颜面俱呈白色。

  若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

  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

  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的证候。

  里寒证剧烈腹痛,或虚寒战栗时,也可见面色苍白,则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62~63]

  A.恶寒发热 B.但寒不热 C.但热不寒

  D.寒热往来 E.长期低热

  62.里实热证的症状( )。

  63.外感表证的症状( )。

  [62~63] C、A

  【解析】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

  壮热(但热不寒):病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称为壮热,多见于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的里实热证。

  [64~65]

  A.日晡热甚

  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C.午后或人夜发热

  D.热自深层向外透发

  E.低热日久不止,面面色白,食少乏力

  64.阳明潮热的发热特点是

  65.湿温潮热的发热特点是

  [64~65] A、B

  【解析】

  ①阴虚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且以五心烦热为特征,甚至有热自深层向外透发的感觉,故又称“骨蒸潮热。”常兼见盗汗、颧赤、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症。

  ②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以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

  ③阳明潮热: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

  [66~67]

  A.盗汗 B.自汗 C.战汗 D.大汗 E.绝汗

  66.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 )。

  67.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

  [66~67] B、A

  【解析】

  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的是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

  [68~69]

  A.口渴多饮 B.口渴不多饮

  C.口渴喜热饮 D.大渴引饮,小便量多

  E.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68、热入营血症的症状是

  69、消渴的症状是

  [68~69] B、D

  【解析】

  口渴多饮,常见于热证,大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

  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多为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证;

  口渴而不多饮,常见于急性热病,多属热人营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瘀血;

  大渴引饮,小便量多,是为消渴

  [70~73]

  A.肝胆实热 B.脾胃湿热 C.肝胃蕴热

  D.食积内停 E.脾虚不运

  70.口淡乏味多见于

  71.口中酸馊多见于

  72.口甜而腻多见于

  73.口中泛酸多见于

  [70~73] E、D、B、C

  【解析】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74~75]

  A.气滞便秘 B.气虚便秘 C.虫积便秘

  D.食积便秘 E.热结便秘

  74.塞因塞用适用于

  75.补益法适用于

  [74~75] B、B

  【解析】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闭塞不通

  [76~77]

  A.反治 B.正治 C.标本兼治

  D.扶正祛邪 E.扶正固表

  76.以热治热为

  77.以补开塞为

  [76~77] A、A

  【解析】反治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塞因塞用 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78~80]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E.烊化

  78.使用龟鹿二仙胶时应

  79.使用钩藤时应

  80.使用车前子时应

  [78~80]E、B、C

责编:duoduo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