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幼儿 >>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二章第一节

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二章第一节 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2月18日 ]  【

  二、教育目的及其理论☆☆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涵义

  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2.教育目的的功能

  (1)选择功能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可供学生学习的知识经验繁多复杂,需要培养的技能技巧多种多样,需要发展的智力能力方方面面。有了教育目的,就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地对人类丰富的文化做出有价值的取舍。同时,教育目的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2)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

  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3)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不仅激励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样也激励了受教育者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当受教育者意识到教育目的对自身未来成长的要求或意义时,才能把它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地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和提高自己。

  (4)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又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各个评价体系中,才能发挥其导向和调控功能。

  (二)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的观点是: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洛克、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康德等。

  4.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根据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做过多次不同的表述。

  1957 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 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第二,它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简称《决定》)。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123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