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高中语文 >>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练习题(四)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练习题(四) _第5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1月28日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A 项,《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早期作品,以个人参战经历及战争与爱情为主题,被称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著。B 项,《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获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D 项,《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着力描述了“迷惘的一代”,开创了其独特的文风。C 项,《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并不是海明威的作品。本题选 C 项。

  2.【答案】D。解析:D 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属于七言绝句,本题选 D 项。

  3.【答案】A。解析:A 项,《等你,在雨中》是余光中的代表诗歌之一。其他项均为戴望舒的诗歌作品。本题当选 A 项。

  4.【答案】C。解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

  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应属新闻与传记类。本题当选 C 项。

  5.【答案】B。解析:“元代四大悲剧”为《窦娥冤》《汉宫秋》《梧恫雨》《赵氏孤儿》。《西厢记》讲述的是有情人经历磨难但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以大团圆为结局。与题干要求不符,本题选

  B 项。

  6.【答案】D。解析:题干中学生所列举的作品表达的是秋之悲情,而《沁园春•长沙》的情感基调是充满力量、豁达向上的。教师引导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体现其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指导。本题选 D 项。

  7.【答案】B。解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和《小公务员之死》都是契诃夫的作品。契诃夫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木大师。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契诃夫的创作风格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研究能力。本题选 B 项。

  8.【答案】D。解析: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是为学生更好地阅读、分析、理解课文服务的,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节选有助于深化学生理解与情感体验的视频资料进行教学,而不是让视频资料喧宾夺主地成为课堂“主角”。本题当选 D 项。

  9.【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导入是极为成功的,无论是巧妙的导入方法,还是教师的导入语言,都能把学生带入佳境,成功激趣,展开新课教学。A、B、D 项说法正确,出示课件作为辅助,将《寻李白》这首诗以直观的形象呈现给学生,同样具有一定的激趣导引作用,C 项说法错误,当选。

  10.【答案】A。解析:课堂结语是升华课堂感情、让语文课散发光彩的最后契机,是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这段教学结语,就是要发挥语文学科独有的功能: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B 项说法错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不能说是在结束语中达成的,C 项,说法太笼统,且落脚点错误。结束语虽然总结了文本写作特点、本文内容等,但落脚点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人生启发上。D 项,“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错误。本题当选 A 项。

  11.【答案】B。解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和了解“文革”背景,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寄予的感情,提高第二课时的学习效率。所以,A 项的说法正确。第二课时要完成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对忏悔自责精神的理解和拓展,如果加进作者和文革背景的介绍,时间安排上会很紧张,要么不能完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影响对课文主旨探讨的整体效果;要么走马观花式地完成教学内容,对文章的现解和思考浮于表面,达不到深刻挖掘主旨的目的。故是否要加入作者和文革背景的介绍,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且要根据学生课堂生成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式充。可知,B 项说法错误。课文写一条小狗从而引出作者的忏悔,一方面有对“文革”惨痛历史的揭露,另一方面,作者作为受害者能站出来忏悔,则更是突出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小切入点方显大精神、大道理,从写作方法上来说,文章细腻、真实,字字句句深入人心。教师正是忽视了文章这一写作特色和表现手法。C 项说法正确,拓展内容能紧扣文章主旨,有对他人忏悔、反省的现解和思考,更有对自己的反省、思考,在加深对课文主旨认识的基础上更多地走向理解层面。D 项说法正确,本题选 B 项。

  12.【答案】D。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D 项说法有误,选 D 项。

  13.【答案】D。解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意象、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重点在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不是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本题选 D 项。

  14.【答案】C。解析: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我们想象一下,三十年前,当他们处在热恋时,侍萍会怎样称呼周朴园?”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所设的铺垫性问题。在教师抛出“但是,既然旧情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这一问题时,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生默然)。在这一状态下,教师及时提出了另一个铺垫性的问题:“我们想象一下,三十年前,当他们处在热恋时,侍萍会怎样称呼周朴园?”为下文学生顺利展开分析奠定了基础,C 项说法不够准确,

  本题选 C 项。

  15.【答案】D。解析: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动

  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形成更为准确的判断。本题当选 D 项。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