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经济类 >> 经济思想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五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月27日]  【

  3.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表述:

  他说:“假如一个人在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司白银从秘鲁的银矿中运到伦敦,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因而获得两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一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谷物一蒲耳十先令的价格和以前一蒲耳五先令的价格,是一样便宜。”

  这就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初步思想,指出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自然价格,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时间相等,价格就相等。

  4.商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在经济思想史上,他最先认识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大小成反比例关系,而且认为劳动分工会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这为亚当·斯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经济思想史上他最早这种关系。

  5.意识到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有区别他认为只有生产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时,才表现为价值。这样,他就把生产金银的劳动从其他具体劳动中分离出来了。他感觉到了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有区别的。但他又说不清楚这种区别。这表明,他还未达到对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加以科学划分的程度。

  6.劳动价值论的缺点和错误:

  (1)没有科学的价值概念,把价值、价格和交换价值混在一起。

  (2)没有把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始终坚持下去他仅仅不自觉地涉及到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的不一致,但并不理解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有时甚至混淆二者。

  (3)由于没有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最终没有找到一种稳定不变的外在的价值尺度(四)货币学说1.对货币本质的看法:他接触到货币的本质,认为充当货币的贵金属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取决于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

  他还认为,贵金属所以能充当货币,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神秘的性质,而只是因为其自然属性是最适合于充当货币的。

  2.对货币职能的看法:

  首先他注意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

  其次,他也知道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他认为,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应当同商品总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他说,交换所需要的铜币量的比例,取决于购买者的人数,他们购买的次数,首先取决于交换的次数和支付额的大小。

  关于货币的贮藏手段。配第提到,货币过多就可以退出流通。

  关于支付手段。他认为,支付期限越短,所需要的支付手段量越少;支付期限愈长,所需要的支付手段愈多。

  (五)分配论这主要涉及工资,地租、利息三部分,但配第没有专论利润。他把工资作为前提,把地租作为中心,并从地租推论出利息(即作为地租的派生形式)。来加以论述。

  1.工资学说

  (1)工资的自然标准: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工资自然标准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平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工资理论的贡献:一是提出“生存工资”的观点;二是暴露出工人劳动包含着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他认为,工资不能高于自然标准,否则,工人就会减少劳动,从而减少社会产品。

  2.地租学说地租学说是配第分配论的中心问题。他实际上把地租当成了他并不真正理解的剩余价值的真正形式。

  (1)地租的性质和公式: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地租的性质。总收获物=种子+工资+地租,(公式)其中,种子是生产资料,工资是生活资料,地租是全部剩余产品。

  配第的地租不仅是全部剩余生产物,也必须是全部剩余价值。这种谷物地租值多少货币可以看另一个在同一时间内专门从事货币制造的人,除自己费用之外还能剩下多少货币。

  (2)地租与工资的关系:两者是反比例的关系。

  实际上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地主(还有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对立的关系。这也是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一面。

  (3)级差地租:最先提出级差地租概念,从土地肥力相同但距离市场的位置有差别来引出地租,认为靠近市场的土地比远离市场的土地在肥力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更多的地租。

责编:xiej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