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课程与教学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7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章节习题:第4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17日]  【

  26.施瓦布认为课程不是教材一个因素,而是教师、学生、 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的作用。

  27.怎样选择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学校课程的内容?

  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⑴“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所以,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为根本宗旨。⑵“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⑶“超越论”认为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之后,学校课程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构建出新的社会经验。

  28.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学校课程的内容?

  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学校课程的内容需要确立以下基本观念:

  第一,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

  第二,学习者是课程开发者。

  第三,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第四,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

  30.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即学习者的经验,这三种课程取向的关系:

  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不论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学者,还是主张“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学者,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习者的经验的重要性,只不过他们认为学习者的经验只有被塑造为学科知识水平或适合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是理想的,至于学习者本人的一些直接经验或情感冲动,则是需要改造或替代的东西。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倡导“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的学者也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价值,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

  31.课程内容的选择大致包括哪些环节?(P193)

  ⑴确定课程价值观,其核心是回答“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⑵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

  ⑶确定课程选择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⑷确定课程内容,即选择出与特定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

  34.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操规范和步骤。

  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教学方法的本质:

  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第三,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36.教学过程:作为特定教育价值观之具体化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四个方面在动态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这就是教学过程。

  37.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几种?

  若从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交互作用来审视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学方法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

  38.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