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作文 >> 文章内容
  

2021中考写作作文指导:写出文章的诗意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20年10月24日 ]

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的意境

  中考诗歌阅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题型: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划线句子的意境。很多同学不得分,或得了很少的分,为什么呢?总结起来有三点:1.考生不知道什么是意境;2.不会描写,只是生硬的串讲诗句的字面含义;3描绘的“境”与“意”相互矛盾。自然而然,更不会在在写作中描绘意境了。

  一.什么是意境

  意,是诗句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性质上分为悲、喜两种。比如思乡、依依不舍、压抑、怀才不遇、悲愤、孤独、绝望等等,属于悲伤的思想感情。又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心想事成的愉悦、走向田园的轻松、老朋友相遇的兴奋、归隐田园的闲适悠然等等,都是喜悦之情。

  境,指诗句描绘的情境,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景象;另一种是人物行为场景。自然景象包括诗句描绘的景物或环境。人物行为场景指人物的行为状态。

  二.意与境的关系

  “意”,隐含于“境”之中,描绘“境”是为了表现“意”。

  “表现”与“表白”截然不同。表白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而表现是通过描绘人或事物的具体行为或状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字面绝不提半个字。

  例如:妈妈很悲伤,这是表白;妈妈坐在灯前,木然地望着跳动的火苗,浑浊的泪水,顺着苍白的脸颊,无声地流淌,这是表现。描绘“境”,是为了表现“意”,绝不是表白“意”。意——是境的灵魂,境——是意的载体。

  三.诗“意”与句“意”之间的关系

  个别诗句表达的“意”与全诗要表达的“意”,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说,就是诗歌中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与整个诗篇表达“意”99%的时候是完全相同的。

  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踏青赏景的喜悦之情,诗歌中的每一句都表达这种喜悦之情——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个别情况下,诗句要表达的“意”与整个诗篇要表达的“意”是相悖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作者在写个别诗句时,运用了反衬写法。比如全诗要表达某种悲伤的情感,其中某两句诗描绘的却是美丽的景物。一般规律是:通过美丽景色表现诗人喜悦之情,通过凄凉压抑的景象表达悲伤之情。运用反衬则正好相反,诗人将美丽的景象和诗人悲伤的情怀放在一起,形成反差,突出诗人的悲伤。这种技法如同把一个流泪的人,放在欢乐的人群中,悲伤者的悲伤会更突出。表面上写景表现快乐,实际上是通过这种快乐突显哀伤。因此我们说这种写法,诗句直接表达的“意”与全诗要表达的“意”是矛盾对立的,实际是完全一致的。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诗篇的整体来看,表达的“意”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愁苦之情。“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直接表达的“意”却是团聚人家的温馨、喜悦之情,与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好相悖,运用的就是反衬的写法。别人团聚是那样的温馨喜悦,自己却在外凄惨地漂泊,越发凸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

  四.如何描绘写景句的意境

  (一)第一步,确定诗句表“意”的悲喜和用词的感情色彩

  先根据诗句内容,确定表“意”性质——是悲伤还是喜悦。然后确定描绘诗歌意境使用词汇的感情色彩:表“意”为悲,则选择贬义词来描绘,表“意”为喜,则选择褒义词来描绘。

  例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达喜悦之情,描绘时要根据诗歌中事物呈现的状态选择褒义词来描绘。比如,晴朗、高大,挺拔、碧绿、艳丽、芳香、生机勃勃等。

  又如: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表达悲伤子晴,描绘时,要根据诗句中的事物呈现的状态,选择贬义词来描绘。比如:凄冷、孤独、枯黄、死寂、黑暗、苍凉、秋风等等。

  (二)第二步,找出诗句中描绘的具体事物,并按景物和动物进行分类

  写景的诗句,总要描绘几个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有的是静物,有的是动物。我们要先把诗句描绘的对象找出来,然后进行分类——目的是确定写作顺序:一般描绘顺序是先描绘静物,后描绘动物。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先找出诗句的描绘对象:黄鹂、翠柳。然后进行静态动态分类,并确定描绘顺序:黄鹂是动态的,翠柳是静态的,要先写翠柳,后写黄鹂。

  又如:晴川历历汉阳汉阳树。先找出描绘对象:川、汉阳树。然后进行动态静态分类——二者都是静态的。都是静态或动态的如何确定描绘顺序呢?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远后近、先上后下、先外后内,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层次分明,调理清晰。

  (三)第三步,依次描绘每个具体事物

  描绘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要按照先实后虚的顺序来进行。所谓的先实,就是先实写——根据诗句提供的内容,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描写角度,刻画看到的的具体状态、听到的具体声音、闻到的具体气味、品尝到的具体味道,触摸到达具体内容。后虚,就是然后展开虚写,根据前面实写的内容,从内心感受角度进行描绘,具体写出事物带给我们的抽象感受和引发的联想。(用词的选择方法不要忘了:悲——用褒义词,喜——用贬义词)

首页 1 2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