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河北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9年河北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2)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4月30日 ]
 参考答案

  1. D . A项中“世界各国”范围扩大,原文中说“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家”。B项“已经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C项“全面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误,原文中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

  2. C “作者灵活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错,文中无假设论证。

  3. B项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中国科技创新已进入收获期,国之重器频频亮相,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

  4. 答案:B。(没有正面描写)

  5.答案: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②“虎子”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含蓄、丰富。③使情节更加集中,(答出一点给2分。)

  6.答案:①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探寻“英雄”的阅读兴趣。③深化主题,“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也是英雄。(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7.B“均逐年增加”错

  8.A B项,网上迅速“爆红”的原因错,原文为“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C项,“历史悠久庄严肃穆”错,这是“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讲话的内容,不是文中具体所指;D项,“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错,过于绝对

  9.(1)政府方面:一方面加大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专项基金的投入,提高硬件标准;(2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服务态度,降低阅读的门槛,提升软件实力。(2分)(2)民众方面:充分认识读书的价值,逐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共同营造“书香社会”的良好氛围。(2分)

  10.D 11、A (给予子孙权利,不一定是指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12. C(“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错,应是有人递诉状被钱勰认出字迹,是以前上诉过的,钱勰指出并批评他)

  13.、(1)钱勰当即分析判决,选择不合理的,封上并做记号,告诫不要再来。(得分点:剖、简、缄、识、戒,各1分)

  (2)宗室、贵戚因此收手,即使丞相府请托,也给他们戴上刑具加以治罪。(得分点:敛、干、虽、械、治,各1分,句意2分)

  14. C ,“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其红艳的外表堪比美女”理解错误。 15. ①全诗以桃花自喻,借桃花的艳丽和凄凉境遇,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却无人欣赏的失落心情。②“回首东风一断肠”流露出年华逝去、老大无成的痛苦。③“旧山”二字也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B[“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18.D(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

  19.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20、(示例)如是你学会了放羊技巧,原来羊是这么放的,他学会了砍柴技能,原来柴要这样砍。——三人行必有我师,永远保持空杯的状态!

  他把他买羊的客户介绍给了你,你把你买柴的客户介绍给了他,于是你们各自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源整合很重要!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们决定合作一起开个烤全羊的店,你的柴烤出来的羊很美味,他的羊纯天然的,几年后你们公司上市了。——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其实面对同一件事物,心态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两处,每对一处得2分,结论得2分)

  21.示例:①弃医从文,鞠躬尽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诉我们要敢于担当。

  ②规矩方圆,有法可依,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告诉我们要厉行法治。

  ③承前启后,革故鼎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要推陈出新。

  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4. 答案:B。(没有正面描写)

  5.答案: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②“虎子”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含蓄、丰富。③使情节更加集中,(答出一点给2分。)

  6.答案:①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探寻“英雄”的阅读兴趣。③深化主题,“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也是英雄。(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首页 1 2 3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