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口腔助理医师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口腔助理医师牙周病学试题精华:第三章_第2页

   2016-03-08 16:32:54   【

  21、超声波洁牙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放稳支点

  B.握笔式握持器械需稳而轻

  C.将工作头放在牙面上,紧密接触,以利于去除牙石

  D.工作头与牙面平行或<15°角

  E.以工作头的前端部分接触牙石的下方来回移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超声洁牙机的工作端要与牙石相接处,不能直接接触牙面,会在釉质表面造成划痕。超声波洁治时以握笔式将工作头的前端部分轻轻以与牙面平行或<15°角接触牙石的下方来回移动,利用超声振动击碎并振落牙石是正确的。80°的是对手动龈下刮治器。

  22、龈下刮治术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以改良握笔式握持器械

  B.支点稳妥

  C.匙形器放入牙周袋时使工作端平面与牙根面平行

  D.匙形器探到牙石根方后,与牙面形成80°角进行刮治

  E.匙形器放入牙周袋时使工作端平面与牙根面成80°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匙形器放入牙周袋时应使工作端平面与牙根面平行,到达袋底后,与根面间逐渐成45°角,以探查根面牙石,探到牙石根方后,与牙面形成80°角进行刮治,操作完成后仍回到与根面平行的位置,取出器械。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3、龈下刮治器刮除牙石时,工作端与牙面之间的角度是

  A.105°

  B.<45°

  C.90°

  D.80°

  E.7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刮治器的工作面呈0°角进入袋底,即刮治器工作端进入牙周袋时工作面与根面平行,轻轻放入袋底处牙石的基底部。刮治时要改变刮治器的工作面与牙面的角度至45°~90°角之间,以70°~80°角为最佳,形成适当的“切割”位置,并以此角度进行刮治。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4、龈上洁治术中,下列哪项操作不必做

  A.改良握笔法握持器械

  B.放稳支点

  C.仔细探查牙石的位置

  D.刀刃与牙面成80°角左右

  E.以腕部发力刮除牙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龈上洁治术的概念: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而龈上牙石是指沉积在临床牙冠,直接可看到的牙石。所以做龈上洁治时仔细探查牙石的操作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可以肉眼看清楚牙石的位置及量。而其他四个选项均是洁治时的规范操作,以改良握笔式握持器械,一般以洁治牙附近的牙为支点,工作头刃口置于牙石的根方,刀刃与牙面成80度角左右,放稳支点,使用腕部发力,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将牙石整块刮除,又不伤及邻近软组织。

  25、氯己定含漱液,不正确的一项

  A.广谱抗菌剂

  B.长期含漱使牙面、舌背表面着色

  C.易使细菌产生耐药菌株

  D.每日含漱2次,每次1分钟

  E.有苦味,并使味觉短时改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氯己定含漱液,不正确的一项是C易使细菌产生耐药菌株。氯己定含漱液毒性很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长期使用较安全。氯己定含漱液长期使用可使牙面、舌背表面着色;以及有苦味,并使味觉短时改变;宜饭后、睡前含漱。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6、以下哪个不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A.口服消炎药

  B.牙龈成形术

  C.使用含漱液

  D.正确刷牙

  E.洁治术和刮治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局部或全身药物治疗、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7、关于牙周病支持治疗即维护期,哪一项不正确

  A.维护治疗与愈后密切相关

  B.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

  C.复查间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D.维护治疗只针对口腔卫生差的人

  E.复查时应进行牙周全面检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维护期的牙周支持疗法:大多数慢性牙周炎在经过恰当的治疗后,炎症消退,病情得到控制。但若不坚持维护期治疗,则很容易复发或加重。预防病情的复发有赖于患者持之以恒的日常菌斑控制,以及定期的复查、监测和必要的后续治疗。复查的间隔期可根据病情和患者控制菌斑的程度来裁定。复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情况、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炎症及探诊后出血、根分叉病变、牙槽骨情况、修复体情况等,并对残存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治疗。定期的复查和维护期支持治疗是牙周炎疗效能长期保持的关键条件之一,应在基础治疗一结束时,即进入维护期。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8、抗生素治疗牙周病的原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周基础治疗效果不好的

  B.急性感染的牙周疾病

  C.用药前应清除菌斑、牙石

  D.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E.尽量采用局部给药的途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牙周病药物治疗的原则

  ①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合理使用药物。一般情况下,牙龈炎和轻、中度的牙周炎不应使用抗菌药物。药物治疗应主要用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对常规牙周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及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必要时可以选择联合用药。

  ②用药前应清除菌斑、牙石,“搅乱”生物膜的结构。

  ③有针对性地用药。应尽量作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窄谱的抗菌药物。

  ④尽量采用局部给药途径,以避免和减少耐药菌株和毒副作用的产生。对于那些用于全身严重感染的强效抗菌药物,尽量不用于治疗牙周炎,以保护这些药物的有效性。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9、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主诉症状通常为

  A.牙齿松动

  B.咀嚼无力

  C.咀嚼疼痛

  D.牙周溢脓

  E.以上均可能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周炎的主要症状是牙龈的炎症和出血、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松动和移位。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牙周炎都会有上述主诉症状。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0、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因是

  A.家族遗传

  B.龈下菌斑和龈下牙石

  C.病毒感染

  D.龈下牙石

  E.全身疾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牙菌斑矿化形成牙石,所以龈下菌斑和龈下牙石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因。

  【该题针对“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1、咬合创伤的表现不包括

  A.牙齿松动

  B.X线片显示近牙颈部的牙周膜间隙增宽

  C.牙槽骨垂直吸收

  D.牙槽骨水平吸收

  E.牙松动度重于骨吸收程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牙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①单纯、短期的(牙合)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也不会引起或加重牙龈的炎症;② (牙合)创伤会增加牙的动度,但动度增加并不一定是诊断(牙合)创伤的唯一指征,因为牙周膜增宽和牙松动可能是以往 牙合创伤的结果;③当长期的牙(牙合)创伤伴随严重的牙周炎或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时,它会加重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这种加重作用的真正机制尚不明了;④自限性牙松动在没有牙龈炎症的情况下,不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在牙周炎的治疗中,消除炎症是第一位的;在正畸治疗前必须先治疗已有的牙龈炎症。

  (牙合)创伤的临床指征

  (1)临床上有 (牙合)创伤的牙大多出现松动,松动程度往往与骨吸收程度、探诊深度不成比例,牙松动度重于骨吸收程度和牙周袋深度,特别表现在单根牙,严重时可出现个别牙或一组牙的倾斜或移位。

  (2)X线片可显示近牙颈部的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消失,牙槽骨可出现垂直型吸收,而受牵拉侧可显示硬骨板增厚。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2、关于牙周病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不包括

  A.水平型吸收

  B.波浪形骨吸收

  C.垂直型吸收

  D.凹坑状吸收

  E.反波浪形骨吸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牙槽骨吸收的方式

  ①水平型吸收:是较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牙槽嵴顶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即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冠方。

  ②垂直型吸收:也称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不多,而靠近牙根侧的骨吸收较多。

  ③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它的形成可能因邻面的龈谷区是菌斑易堆积、组织防御力薄弱的部位,该处的牙槽骨易发生吸收。此外,相邻两牙间的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也是凹坑状吸收的常见原因。

  ④其他形式的骨变化:由于各部位牙槽骨吸收不均匀,使原来整齐而呈薄刃状的骨缘成为参差不齐。正常情况下牙间的骨隔较高,而颊舌侧的骨嵴较低,呈波浪形。当牙间骨隔破坏而下凹,而颊舌面骨嵴未吸收时,使骨嵴呈现反波浪形的缺损。此外,由于外生骨疣或扶壁骨形成、适应性修复等而使唇、颊面的骨增生,使牙槽嵴呈“唇”形或骨架状增厚。这些虽是骨组织对破坏的代偿性修复的表现,但常造成不利于菌斑控制的形态改变。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3、冠延长术后的永久修复体制作,应在术后

  A.2周以后再开始

  B.3周以后再开始

  C.4周以后再开始

  D.5周以后再开始

  E.6周以后再开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冠延长术后修复体的制作,应待组织充分愈合、重建后再开始,不宜过早。一般在术后4~6周组织愈合,龈缘位置基本稳定。在术后6周到6个月期间,仍可有小于1mm的变化。因此最好能在手术后1~2周时先戴临时冠,永久性修复体最好在术后6周以后再开始。涉及到美容的修复应至少在术后2个月后开始。

  34、关于冠延长术不正确的是

  A.翻瓣术结合骨切除术

  B.切除部分牙龈和牙槽骨

  C.只切除牙龈不切除牙槽骨

  D.牙根过短不能做冠延长术

  E.牙折达到龈下,影响修复者需做冠延长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冠延长术适应证

  1.牙折裂达龈下,影响牙体预备、取模、及修复。

  2.龋坏达龈下,影响治疗或修复。根管侧穿或牙根外吸收在1/3处,而该牙尚有保存价值者。

  3.破坏了生物学宽度的修复体,需暴露健康的牙齿结构,重新修复者。

  4.前牙临床牙冠短,笑时露龈,需要改善美观者。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5、慢性牙周炎的主要优势致病菌为

  A.黏放线菌

  B.伴放线放线菌

  C.具酸核杆菌

  D.齿垢密螺旋体

  E.牙龈卟啉单胞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慢性牙周炎的主要优势致病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侵袭性牙周炎为伴放线放线菌。

  【该题针对“第十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6、牙周病全身治疗的常用药物不包括

  A.甲硝唑

  B.四环素

  C.羟氨苄青霉索

  D.螺旋霉素

  E.多种维生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牙周病的全身治疗常用抗生素,因为主要致病因素是细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可杀灭侵入牙周袋组织内的微生物。此题可以选择排除法,其他四项全是抗生素,就E选项是维生素,不可取。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7、松牙固定术的适应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伤引起的有保留价值的松动牙

  B.牙周病导致的牙齿松动Ⅲ度

  C.牙周手术前固定患牙

  D.口腔卫生保持良好

  E.牙周炎症已基本控制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松牙固定的时机和指征:在松牙固定前要先分析牙松动的原因,先消除原因,如果有牙周炎症,要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消除炎症,并建立平衡。在此之后观察患牙情况,确定是否为松牙固定指征。

  松牙固定指征:①在牙周治疗后,牙仍有松动,且松动牙妨碍咀嚼或有不适,需要固定;如松牙能行使咀嚼功能且无不适,说明该牙已具有适应和代偿功能,则不必固定。②如果患牙有继发性咬合创伤,导致患牙动度加重甚至继续移位,此即“进行性松动”,应做夹板固定,以增强功能,阻止病情加重。

  38、根尖切除术的适应证

  A.根管充填不完善,根尖周病变久治不愈

  B.器械折断于根管内,堵塞不通

  C.根尖周肉芽肿

  D.慢性根尖周脓肿

  E.牙周病变涉及根尖周组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适应证

  1)根管治疗术失败而无法除去原有根管充填材料的根尖周病患牙;

  2)根管钙化、根管严重弯曲或已做桩冠修复而末能行根管治疗的根尖周病患牙;

  3)根管器械折断在根管内取不出或折断器械超出根尖孔,且根尖周病变不愈者;

  4)根尖折断或移位已形成慢性根尖周炎者;

  5)难于取出的超填根管充填料,且根尖周病变不愈者;

  6)由内吸收、外吸收或医源性引起的根管穿孔或外吸收者;

  7)一般只用于前牙和前磨牙,磨牙根据解剖情况可酌情考虑。

  禁忌证

  1)患牙位置邻近重要器官,有损伤危险或带来严重后果者;

  2)严重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血友病、重度贫血、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炎及有出血倾向疾病等;

  3)急性根尖周炎的急性期。

  【该题针对“第七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234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