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模拟试题 >> 2020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儿科精选习题:第四单元

2020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儿科精选习题:第四单元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20-02-19   【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儿能量需要所特有的是生长发育所需,成人没有。

  2、

  【正确答案】 D

  3、

  【正确答案】 D

  4、

  【正确答案】 C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隐匿型

  没有典型发作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而引出下列神经肌肉兴奋的体征:

  (1)面神经征(Chvostek sign):以指尖或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2)腓反射:以叩诊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处的腓神经,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为阳性。

  (3)陶瑟征(Trousseau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为阳性。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磷比例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母乳钙磷比例适宜(2:1),钙的吸收率较高;而牛乳钙磷含量虽高于人乳,但钙磷比例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故人工喂养者更易发生佝偻病。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

  2.日光照射不足 。

  3.维生素D摄入不足 。

  4.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

  5.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大,佝偻病的发生率高,早产儿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且体内储钙不足,最易发生佝偻病。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明显减少。

  6.疾病或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肾严重受损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使之失去活性;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都能导致佝偻病。早产儿需要维生素量增加。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维生素D缺乏早期是甲状旁腺反应迟钝,PTH尚不能充分代偿,致使血磷正常而血钙降低。

  因血中钙离子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引起相应症状。正常血清总钙浓度为 2.25~2.27mmol/L(9~11mg/dl),依靠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三者进行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添加过渡期食物(辅食)的时间和步骤(4个阶段)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况,按月龄顺序增加各类过渡期食物(辅食)。

  1~3个月:汁状食物,如水果汁、青菜汤、鱼肝油和钙剂。

  4~6个月:泥状食物,如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果泥。

  7~9个月:末状食物,如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豆腐、饼干、馒头片、面包片、熟土豆、芋头等。

  10~12个月:碎状食物,如粥、软饭、烂面条、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钙磷乘积亦渐正常,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致密并增宽,骨质密度增浓,逐步恢复正常。

   二、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奶量计算法(奶量供应估计):婴儿每日牛奶需要量个体差异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一般按每日能量和水的需要计算: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为100kcal(418.4kJ)/kg,每日水需要量为150ml/kg。

  ①婴儿配方奶粉摄入量估计:一般市售婴儿配方奶粉1g供能约5kcal (20.92kJ),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约为100kcal(418.4kJ)/kg,则每日婴儿配方奶粉摄入量约为 20g/kg;

  ②全牛奶摄入量估计: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418.4kJ),其中全牛奶 100ml供能67kcal(280.33kJ),糖8g供能32kcal(133.89kJ)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约为100kcal(418.4kJ)/kg,故婴儿每日需8%糖、牛奶100ml/kg。婴儿现在体重是5kg,应该是500ml。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增加辅食同时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一般于12个月左右可完全断奶,母乳量仍多者也可延至1.5~2岁,但切忌骤然断奶,以免因小儿不适应其他食品而引起摄食量突然减少,甚至发生营养不良。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临床表现

  1.典型发作

  (1)惊厥:最为常见,多见于婴儿。多为无热惊厥,突然发生,表现为双眼球上翻,面肌颤动,四肢抽动,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为数秒钟到数分钟,数日1次或者1日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抽搐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活泼如常。

  (2)手足搐搦: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发作时意识清楚,两手腕屈曲,手指伸直,大拇指紧贴掌心,足痉挛时双下肢伸直内收,足趾向下弯曲呈弓状。

  (3)喉痉挛:多见于婴儿。由于声门及喉部肌肉痉挛而引起吸气困难,吸气时发生喉鸣,严重时可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2.隐匿型 没有典型发作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而引出下列神经肌肉兴奋的体征:

  (1)面神经征:以指尖或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2)腓反射:以叩诊锤击膝下外侧排骨小头处的排神经,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为阳性。

  (3)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为阳性。

  婴儿痉挛症,实际是婴儿时期一种特殊类型的癫痫。此病多发于3~7个月的婴儿,其病因可能与产伤、新生儿窒息、病毒性脑炎、宫内感染、先天性弓形体病、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某些代谢性疾病有关。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儿惊厥不伴发热,首先除外热惊厥,而且有多汗、枕秃、方颅等佝偻病表现,血钙降低,血磷升高,结合反复惊厥病史,支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喉痉挛:多见于婴儿。由于声门及喉部肌肉痉挛而引起吸气困难,吸气时发生喉鸣,严重时可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者是出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 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考虑是佝偻病的激期,还可能会伴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髓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补充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 0.2万~0.4万IU或1,25-(OH)2D3(罗盖全) 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以防维生素A中毒;②突击疗法: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或重症佝偻病者,可用此法。肌注维生素D320万~30万IU,一般1次即可,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维持,若好转不明显,可再肌注1次。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补充钙剂,并补充维生素D。

  1.急救处理 应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钙剂治疗 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葡萄糖10~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或静脉滴注,钙剂注射不可过快,否则有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直至惊厥停止,以后改口服钙剂治疗。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以免形成凝块影响其吸收。

  3.维生素D治疗 症状控制并应用钙剂后,可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小儿表现为无热惊厥,加之有缺钙的表现,考虑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首先要控制惊厥,通常使用10%水合氯醛4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注控制惊厥,同时还要立即给氧。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要检查是腕部X线摄片,测血清钙磷、体格检查和骨密度等。

   三、A3/A4

  1、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者有吸气性困难,吸气的喉鸣,并且是不发热,发作间期正常,并且颅骨软化,考虑是维生素D佝偻病手足搐搦症,出现的喉痉挛。

  维生素D缺乏早期甲状旁腺反应迟钝,PTH尚不能充分代偿,致使血磷正常而血钙降低。当血总钙低于1.75~1.88mmo1/L(7~7.5mg/dl)或钙离子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起手足搐搦发作。

  急救处理应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病多见于3个月~2岁的小儿, 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该患儿一直是混合喂养,没有添加辅食。缺少维生素D。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1.围生期维生素D 不足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使得婴儿体内贮存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 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弱,所以冬春季,缺乏户外活动,城市居住者佝偻病的发病率高。

  3.维生素D摄入不足 母乳和牛乳含维生素D的量均较少,不能满足需要,若不晒太阳或不补充鱼肝油、蛋黄、肝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就易患佝偻病。

  4.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磷比例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母乳钙磷比例适宜(2:1),钙的吸收率较高;而牛乳钙磷含量虽高于人乳,但钙磷比例不当(1.2:1),钙的吸收率较低,故入工喂养者更易发生佝偻病。

  5.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大,佝偻病的发生率高,早产儿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且体内储钙不足,最易发生佝偻病。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明显减少。

  6.疾病或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肾严重受损可致维生素D经化障碍,1,25-(OH)2D3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使之失去活性;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都能导致佝偻病。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骨骼病变

  因小儿身体各部骨骼的生长速度随年龄不同而异,故不同年龄有不同骨骼表现。

  ①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主要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颞部或枕骨中央部位时,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故称"乒乓头",<3个月的低出生体重儿近骨缝周围颅骨软化为正常现象。

  ②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的婴儿,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盒状"头形(从上向下看),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头形,方颅应与前额宽大的头形区别。

  ③前囟闭合延迟:严重者可迟至2~3岁,头围也较正常增大。

  ④乳牙萌出延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多方出牙,3岁才出齐,有时出牙顺序颠倒,或牙釉质发育差,易患龋齿,甚至可影响到恒牙钙化。恒牙的门齿、犬齿和第一磨牙常表现为釉质发育差。

  3、

  【正确答案】 E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儿5个月,人工喂养,易惊、多汗、睡眠少,查体枕后有乒乓球感,考虑存在佝偻病。在佝偻病基础上出现惊厥,最有可能是由低钙引起的。有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临床出现无热惊厥、手足搐搦,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考虑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能性大。

  在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时,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补充钙剂,然后补充维生素D。要严格遵守治疗原则和用药顺序,先治“标”,后治“本”,不可颠倒。

  急救处理: 应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患者有方颅、夜惊,没有添加辅食,考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加之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全,致血钙降低到1.75~1.88mmol/L(7.0~7.5mg/dl)以下,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搐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l),可作出正确诊断。此外,用钙剂治疗后抽搐停止,手足痉挛很快缓解亦有助于诊断。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就本题而言,惊厥是由低钙导致的,所以,本题中先用止痉药,在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时,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补充钙剂,然后补充维生素D。要严格遵守治疗原则和用药顺序,先治“标”,后治“本”,不可颠倒。

  1.急救处理 应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钙剂治疗 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葡萄糖10~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或静脉滴注,钙剂注射不可过快,否则有引起心搏骤停的危险。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直至惊厥停止,以后改口服钙剂治疗。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以免形成凝块影响其吸收。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小儿添加辅食一般是在4~6月才开始,所以该选项是不恰当。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佝偻病早期多见于6个月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怒、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该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均补充至2岁。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儿有腹泻史(吸收不良)且腹部皮下脂肪减少,心音低钝,脉搏缓慢。2岁的孩子身高应为 2×7+75=89cm,而题中患儿的身高只有83cm。体重2岁,应该是12kg,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所以此题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维生素A缺乏,眼部症状和体征:通常以眼干燥症和毕脱(bitot)斑为预兆,最后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1岁时患麻疹后食欲差常有腹泻,身高83cm,体重7600g,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腹部皮下脂肪减少,心音低钝,脉搏缓慢。

  此题考虑患儿为营养不良,并发症中:自发性低血糖,可突然发生,表现为体温不升、面色灰白、神智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若治疗不及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所以此题为自发性低血糖。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强调母乳喂养:减少添加高糖、高脂肪的辅食,饮食量要适度。6~8个月的婴儿若已有肥胖,应限制奶量,减少精制米面食品,以控制摄入过多的能量。应该养成少吃多餐,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减少产热能性的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的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体重逐步下降。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儿本身很弱,一直没有添加辅食,进来呕吐导致精神差,皮肤弹性差,诊断应该是营养不良伴有中度脱水,所以最合适的是C。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调整饮食应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对食物耐受情况逐渐调整饮食,不宜操之过急,尤其对于中、重度患儿,热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否则引起消化紊乱反而加重病情。饮食选择时应选择小儿易消化吸收又含有高热量与高蛋白质的食物。除乳类外,可用蛋、鱼、肝、瘦肉等,热能不够时可在食物中加少许植物油,此外应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四、B

  1、

  【正确答案】 A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母乳的成分变化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①初乳一般指产后4~5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IgA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②过渡乳是产后5~14天的乳汁,含脂肪量最高,蛋白质与矿物质逐渐减少;③成熟乳为产后第15天~9个月的乳汁;④晚乳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量和营养成分都渐减少。

  每次哺乳时分泌的乳汁中成分也有差异,初分泌时蛋白质高而脂肪低,而最后分泌的乳汁则蛋白质低而脂肪高。

1234
纠错评论责编:liyuxin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