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口腔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2021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内科学测试题: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2021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内科学测试题: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21-01-03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特点是较厚微突出黏膜表面,致密而光滑。擦去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有些患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增高。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①控制感染:感染程度较严重或伴有全身感染症状者应尽量做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病情轻重程度、微生物检查结果、宿主的易感性等情况选择用药方式、用药剂量及疗程。

  ②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110mg、维生素B25mg、维生素C100mg,每日3次。

  ③中药治疗:可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银翘散、导赤散、清胃散和清瘟败毒饮等。若有口渴思饮、心烦便秘、小便黄少等心脾积热症状,可口服口炎宁颗粒剂,每次1~2包。

  ④局部治疗:聚维酮碘漱口液含漱15秒钟,每6小时1次或0.2%氯已定漱口液含漱1分钟,每6小时1次。西地碘片1.5mg含化,每天4~6次,可具有广谱杀菌收敛作用;溶菌酶片20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地喹氯铵含片0.5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收敛、止痛作用。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高里念珠菌,占60%~80%。近年来报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存在变迁趋势,引起念珠菌感染中非白色念珠菌增多,且在病灶中可存在多种致病性念珠菌的混合感染。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色念珠菌的毒力主要在于侵袭力,其中黏附力和细胞外酶作用较肯定,而菌丝形成、抗吞噬作用等也可能增强其侵袭力。毒力大小与念珠菌对宿主黏膜及树脂塑料表面的黏附力、疏水性、芽管形成的能力、菌落的转化现象、产生蛋白酶和磷酸酶这两种水解酶的能力有关。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发病部位的变化分为正中菱形舌炎、义齿性口炎、多灶性念珠菌病、口角炎和念珠菌性唇炎。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有关念珠菌病的分型方法较多。国际上过去公认Lehner(1966)的经典分型,最 新作了修改如下:①假(伪)膜型念珠菌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②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③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④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临床上相对常见的是前三型。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型以红斑型取代以前命名的萎缩型较为合理。若继发于假膜型,则可见假膜。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活检法:对于慢性或肥厚性损害可进行活检,将组织切片用PAS染色,镜下可见增生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间有芽生孢子和菌丝。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法、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学和基因诊断等。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前三种。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治疗念珠菌病应该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肤轻 松软膏是激素类药物,故不能用。

  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手-足-口病的治疗:1.对症治疗  由于手-足-口病的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主要应注意患儿的休息和护理,给予稀粥、米汤、豆奶及适量冷饮,用淡盐水或0.1%氯己定液洗口,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抗病毒治疗  口服阿昔洛韦5~10mg/(kg?d),每天3次;或20mg/kg阿昔洛韦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每天一次。

  3.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目前临床上可用口炎颗粒、板蓝根颗粒或抗病毒颗粒(见单纯性疱疹相关内容)口服;特别是托幼单位的群体发病情况下用中草药口服,有较好的疗效。

  4.局部用药 主要治疗口腔溃疡,如各种糊剂及含片。

  C项碳酸氢钠溶液为口腔念珠菌病的药物治疗。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手-足-口病的诊断:夏秋季多见于托幼单位群体发病;患者多为3岁以下幼儿;手、足、口部位的突然发疹起疱,皮肤的水疱不破溃;一般全身症状轻,可自愈。而D项内容属于水痘的临床表现,多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手-足-口病: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

  1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托幼单位是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流行场所,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手-足-口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已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二、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又称雪口病。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念珠菌口炎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型以红斑型取代以前命名的萎缩型较为合理。若继发于假膜型,则可见假膜。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取口腔黏膜区假膜、脱落上皮等标本,涂一薄层于载玻片上,滴入10%KOH溶液,微加热以溶解角质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可见折光性 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如查到大量的假菌丝,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该方法对于确定念珠菌致病性有意义。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由于白色念珠菌不不适合在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可以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进行口腔擦洗。制霉菌素、酮康唑和可霉素均是对抗真菌的抗生素,而青霉素是对抗细菌的抗生素。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判断为带状疱疹,治疗:①抗病毒药物、②免疫调节药物、③止痛、④营养神经药物、⑤糖皮质激素、⑥局部治疗。

 

12
纠错评论责编:wzj123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