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试题2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试题2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06月28日 ]  【

  11.下列哪项不是构成教育研究的基本要素()

  A.科学理论

  B.客观事实

  C.方法技术

  D.研究成果

  答案: D

  解析: 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12.依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形态分为()

  A.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C.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和正规教育

  答案: A

  解析: 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的分类依据是教育的形式化程度。

  13.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特定的时期,教育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现象。这说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民族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答案: C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4.下列选项不属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类型是()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复合型学制

  答案: D

  解析: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答案: B

  解析: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要把教育摆在一个最先发展的位置;“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君子要使民众形成好的习俗,一定要从教育人手。这两句话都是说明教育对政治的重要作用。

  1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答案: B

  解析: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他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17.下列不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是()

  A.学风

  B.仪式

  C.学校人际关系

  D.班风

  答案: B

  解析: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规章制度等。因此,B项不正确。

  18.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是()

  A.四书

  B.五经

  C.七艺

  D.六艺

  答案: D

  解析: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19.“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描述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

  20.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过程,其最后一个环节是()

  A.问题

  B.计划

  C.行动

  D.反思

  答案: D

  解析: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反思是最后一个环节。

123
责编:balabala123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