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2020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考前预测题:神经系统生理

2020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考前预测题:神经系统生理

来源:考试网   2020-07-28   【

  A型题

  1.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B )

  A. 不受温度的影响

  B.与直径成正比

  C.与刺激强度有关

  D.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2. 神经细胞兴奋阈值最低,最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C )

  A. 胞体

  B. 树突

  C. 轴丘

  D. 轴突末梢

  3. 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 (B )

  A. 单纯扩散

  B. 化学突触

  C. 电突触

  D.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4. 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 C )

  A. 单向传递

  B. 中枢延搁

  C. 兴奋节律不变

  D. 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5. EPSP 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 A )

  A. Na 、K 、Cl ,尤其是 Na

  B. Ca 和 K

  C. Na 、K 、Cl ,尤其是 K

  D.Na、K 、Cl,尤其是 Cl

  6. IPSP 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 C )

  A.Na2+

  B.Ca

  C.K+ -

  和 Cl -,尤其是 Cl

  D.Na+ +、K 和 Cl- +,尤其是 K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20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试题】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48943119,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7. EPSP 是(D ) 局部去极化电位

  A. 动作电位 B. 阈电位

  C. 静息电位 D.

  8. 缝隙连接是神经元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它普遍存在于 C中枢神经内

  A. 外周神经内

  B. 交感神经内

  C. D. 副交感神经内

  9. 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 ( B )

  A. 突触后膜膜电位去极化 B. 是递质使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的结果

  C.都可向远端不衰减传导 D. 都与后膜对 Na+ 通透性降低有关

  10. 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 C )

  A. 不必移除或灭活B. 保持较高浓度

  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 D.保持递质恒定

  11.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 A )

  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 C.5- 羟色胺 D. 多巴胺

  12. 去甲肾上腺素存在于 ( D )

  A.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B. 神经 - 肌肉接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D.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13.N 1 受体存在于下述组织结构 ( C )

  A. 支气管平滑肌 B. 内脏平滑肌

  C.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

  D.神经肌肉接头

  14. 对肾上腺素能纤维正确的叙述是( A)

  A. 其末梢释放的递质都是去甲肾上腺素

  B.它包括所有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是肾上腺素能纤维

  D. 酚妥拉明可阻断其兴奋的全部效应

  15. 对胆碱受体不正确的叙述为 ( A )

  A.N1 受体存在于终板膜 B. 筒箭毒既可阻断 N1 受体也可阻断 N2 受体

  C.阿托品可阻断汗腺胆碱受体的兴奋

  D.M 受体激活可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

  16. 肾上腺素受体兴奋不涉及的作用是 ( A )

  A. β 1 受体兴奋致多数内脏平滑肌抑制

  B. α受体兴奋效应主要为血管平滑肌收缩C.α 受体兴奋导致小肠平滑肌舒张

  D.α 2 受体兴奋导致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合成与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过程改变

  17.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C )

  A.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 B. 感受器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 刺激强度的高低

  18.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 A )

  A . 轴突 - 轴突型突触B. 轴突 - 树突型突触

  C. 轴突 - 胞体型突触 D. 胞体- 胞体型突触

  19.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 A )

  A. 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 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D. 突触前轴突末梢处于有效不应期

  20. 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C )

  A. 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 轴突末梢去极化

  C.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 兴奋递质破坏过多

  21.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减弱的原因在于 ( C )

  A. 突触前神经元活动减弱 B. 兴奋性突触释放递质量减少

  C.后膜电位超极化 D. 轴丘始段去极化

  22. 脊髓何处损伤可引起痛、温觉与触觉分离 ( A )

  A. 脊髓空洞症 B. 完全横断

  C. 半离断 D. 前根受损

  23. 脊髓半离断可致 ( B )

  A. 同侧痛觉障碍 B. 对侧温度觉障碍

  C. 对侧深感觉障碍 D. 以上都对

  24. 对感觉投射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C )

  A. 感觉传导道都是由三级神经元接替实现

  B. 感觉接替核发出纤维直接到脊髓

  C. 非特异投射系统可改变大脑皮层细胞兴奋状态

  D. 特异投射系统传入冲动的作用在于维持动物的觉醒状态

  25. 对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不正确的叙述是 ( D )

  A.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B. 受到破坏时,机体处于昏睡状态

  C.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 D. 不易受药物的影响

  26. 对丘脑功能错误的叙述是 ( D)

  A. 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B. 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分为两大系统

  C.也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的纤维 D.丘脑能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但与痛觉无关

  27. 躯体感觉的大脑皮层投射区主要分布在 ( B )

  A. 中央前回 B. 中央后回 C. 枕叶皮层 D. 皮层边缘

  28. 第二体感区的结构功能特点有 ( D)

  A. 倒置分布 B. 交叉投射 C. 与深感觉产生有密切关系

  D.与痛觉和内脏感觉关系较为密切

  29. 对痛觉叙述错误的是 ( D )

  A. 痛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

  B. 内脏病变可引起牵涉痛 C. 内脏痛与快痛都是伤害性刺激作用的结果

  D.内脏痛与慢痛不同,前者发生时没有情绪变化

  30. 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D )

  A. 腱反射 B. 屈肌反射 C. 对侧伸肌反射 D. 肌紧张

  31. 快速叩击肌腱时,刺激哪一种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 (B )

  A. 腱器官 B.肌梭

  C. 游离神经末梢 D. 皮肤触觉感受器

  32. 脊髓的最后通路为 ( A )

  A. α 运动神经元B. 运动神经元

  C.大脑皮层运动区大锥体细胞 D. 小脑浦肯野细胞

  33.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不直接涉及 ( D )

  A. 肌梭 B. Ⅰ、Ⅱ类传入纤维

  C. 快肌纤维 D. 运动神经元

  34. 对肌梭正确的叙述为 ( C )

  A. 它是各种多突触反射的感受器

  B. 它只有感觉神经分布

  C.它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D. 它的活动不受梭内肌主动收缩的影响

  35. 下列有关脊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 D )

  A. 是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B. 脊髓反应逐步恢复

  C.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强 D. 反射恢复后发汗反射减弱

  36.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 ( D )

  A. 肢体痉挛麻痹 B. 脊髓休克

  C. 去皮层僵直 D. 去大脑僵直

  37. 人类新小脑损伤所特有的症状是 ( B )

  A. 静止性震颤B.意向性震颤

  C.肌张力增强D.偏瘫

12
纠错评论责编:wzj123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