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历史辅导 >>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2-08-30  【

二、知识深化

  1、西方列强侵华过程和阶段特征

  ⑴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

  阶段特征: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

  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

  ⑵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

  阶段特征: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想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期的德、日、意、奥匈帝国等国家,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美国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⑶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阶段特征: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它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⑷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

  阶段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美国。侵华方式主要是:政治上“以华治华”,奉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经济上凭借雄厚的实力,打着平等的旗号,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军事上以援助为名,加紧控制中国;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扶持亲美势力。

  2、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的认识

  这些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⑴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方式政府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此外,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其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⑵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政府世界的称霸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⑶从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趋势、。

  ⑷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更大。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战争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⑸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了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外,其余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其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和政治腐败。这些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根源。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在复习中加强比较。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以往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3、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在近代,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庞大体系,成为不平等条约体系。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形成阶段:1842年至1860年。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了这个体系的形成过程;该条约又与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起构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

  的三块奠基石。其中包含的权利构成了外国在华特权的基本的方面,尔后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种种特权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派生和补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列强又签订了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又获得了新的特权。

1234
纠错评论责编:dengt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