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9年高考语文强化试题及答案(8)

2019年高考语文强化试题及答案(8)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9-03-08  【

  二、现代诗文阅读(本大题计8大题28小题。)

  (一)阅读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

  ①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②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③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④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⑤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⑥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⑦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1.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C )

  A、比喻说明 比较说明 B、类比说明 对比说明 C、引用说明 举例说明 D、定义说明 诠释说明

  2.本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 B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本段文字说明的荔枝的习性是( B )

  A、荔枝不容易成活 B、荔枝性喜温暖,有生长的北限 C、荔枝的不易移植 D、荔枝适合于在北方生长

  4.下列句子中,语气最不肯定的一句是( D )

  A、使荔枝北移,将来不是不可能的事 B、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是可能的事

  C、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D、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不可能的事

  (二). 阅读王磊《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中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总的来说,机器人所具有的“智能”只是一种非生命性的机械模仿,是人通过编程等手段赋予的。在人类对生命与思维的起源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认识水平时,机器人智能的研究领域是不会出现什么令世界为之动容的质变的。也许有人会问,那么“深蓝”(电子计算机)呢?它战胜卡斯帕罗夫(国际象棋冠军)又说明了什么呢?其实,“深蓝”甚至连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都谈不上,因为它几乎没有自适应、自学习等智能机器人必须具有的功能,它的获胜除了因为国际象棋的变化相对其他棋类来说要少得多以外,不过是依靠其强大而且不会出错的记忆能力和超乎想像的运算速度。由此而引发的机器人将统治人类的担忧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5.这两段文字的要说明的道理是( B )

  A、机器人所具有的“智能”只是一种非生命性的机械模仿 B、机器人将统治人类的担忧其实是大可不必

  C、机器人将统治人类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D、机器人所具有的“智能”是一种非生命性强力模仿

  6. “深蓝”甚至连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都谈不上”的原因是( A )

  ①它几乎没有自适应的智能机器人必须具有的功能 ②它几乎没有自学习的智能机器人必须具有的功能

  ③它几乎没有超乎想像的运算速度的功能 ④它几乎没有强大而且不会出错的记忆能力功能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7.这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 )

  A、举例法 B、比喻说明法 C、下定义法 D、诠释说明法

  (三).阅读林希《石缝间的生命》中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8.这三段话表现的共同思想是( B )

  A、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叹 B、石缝间倔强的生命,撼动了作者的心

  C、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D、石缝间的种子没有泥土

  9.作者抓住了石缝间的生命特点进行议论,这特点是( B )

  A、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 B、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的生命的倔强

  C、从雨水里得到湿润 D、要自己寻找生存的土壤

  10. 石缝间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是( B )

  A、石缝间的生命要自己寻找生存的土壤 B、石缝间的生命面对的环境异常艰难、严峻而苛刻

  C、石缝间的生命有阳光雨露就能生长 D、石缝间的生命没有人的呵护

  11.文中“感动”一词的含义是( C )

  A、赞美 同情 悲伤 B、震慑 悲情 佩服 C、佩服 震惊 震撼 D、顽强 同情 佩服

  (四) 阅读曹冲《神奇的极光》中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窿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面对五彩缤纷的极光图形,亲爱的读者,你说能不令人心醉,不叫人神往吗?无怪乎在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句加以描绘”之类的话作为遁辞。是的,可以说,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12.本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 )

  A、面对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的极光,人们无法不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

  B、人们再也无法也找到合适的词句加以描绘美丽的极光

  C、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D、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们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

  13.划线语句(最后一句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

  A、拟人 夸张 B、对比 反问 C、象征 排比 D、对偶 排比

  14. “人们无法不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句,改为肯定句,正确一句是( C )

  A、人们不得不对它产生兴趣 B、人们必须对它产生兴趣C、人们必然会对它产生兴趣 D、人们会对它产生兴趣

  (五).阅读巴金的《灯》中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15.本文的写作背景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连续扫荡我抗日根据地,气焰嚣张。

  B、国内的妥协势力重新抬头,悲观消沉的情绪日渐蔓延

  C、长征取得了胜利,马上又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再加上日本法西斯政府铤而走险触发了太平洋战争,更使一些人迷惘、恐慌。

  16.这里的灯光的象征的是( B )

  A、黎明前的灯光 B、是光明的象征 C、是胜利的象征 D、是希望的象征

  17.对第一段中的“窒闷”一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暗指当时的政治空气很沉闷 B、黑夜给人的痛苦感觉

  C、失败主义情绪给人们造成的精神上的重负 D、点出了时代背景,为全文以象征手法行文奠定了基础。

  18.这一部分写的是( C )

  A、回忆中的灯光 B、眼前的灯光 C、联想的灯光 D、心灵的灯光

  19. “漆黑”的夜里竟然分辨出山、宅、菜园,靠的是( D )

  A、心灵的感应 B、月色 C、对路径的熟悉 D、灯光的指引

1234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