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三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27日]  【

  三、判断题

  1、态度只是一种心理倾向,并非指行为本身。(√)

  2、在态度的三个成分中,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3、态度不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

  4、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态度可以模仿。(√)

  5、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论认为,在态度形成和发展中,平衡的结构必须是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关系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6、恐惧和态度变化呈倒U型关系。(√)

  7、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内容比遗忘沟通者更快一些。( × )

  8与听众类似的沟通者比与听众不类似的沟通者传递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9、听众的态度越极端,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 ×)

  10、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四、名词解释

  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2、参与活动法:参与活动要求人们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

  3、登门拜访: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4、团体规定论: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它认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5、全面宣传法: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又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把正反两方面的宣传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这就是全面宣传法。

  6睡眠者效应: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称为“睡眠者效应”。“睡眠者效应”本质在于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者要比忘记沟通内容更快一些。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