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农学类 >>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农业经济与管理》重点习题及答案_第5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2月22日]  【
 五、论述题

题干

答案

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 国民经济由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业、信息业、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生产和劳动部门共同组成的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2分)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分)。农业的基础地位首先在于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1分);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独立的基础(1分);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分)。
(3)重视农业,加强农业,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1分)
(4)有独特见解。(2分)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题要点: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经营形式。

(3)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与完善,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经营机制。

(5)能联系实际,有独特见解,加分。

请叙述说明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2)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要遵循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依据国家的国情、国力,也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3)确定农业发展战略,在理论方法上,要遵循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注意整体性,防止片面性。

(4)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制定我国农业发展战略,主要应该明确以下指导思想;树立农业基础观;树立农业持续发展观;树立农业市场观;树立农业技术观。

(5)能联系实际,有独特见解,加分。

论农业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国民经济需求和供给总量、结构等进行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一种行为过程。如果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农业,那就是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宏观调控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

(二)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农业市场功能缺陷。市场机制对农产品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起到资源配置自发性调节作用。但是,由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能造成农产品奇多、奇缺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农业公共物品的供给,可能因回收期长而市场回避,造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统一。

(2)农业市场竞争失灵。在市场竞争中,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垄断,过分垄断导致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降,效率下降,市场竞争失灵。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发展,打破垄断。

(3)农民收入分配不公。造成农民收入不公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由于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工作的原因,所造成的区域性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农民收入分配不公;由于自然资源分布,自然环境变化,因社会性原因造成土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造成农民分配不公;因市场原因,比如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可能造成部分农民收入的不稳定,甚至减少收入。因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当发现价格下降时,农民已经无法挽回,从而,农民造成了损失。原则上的“平等、公平、公正和等价交换”,在市场运作时,可能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偏离。

(4)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市场在自我调节中,往往是瞬间完成的,而产品的生产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实际上,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而市场的未来发展又往往难以捉摸,所以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局限性和盲目性是难免的。

(5)有独特见解加分。

(三)农业宏观调控的方法主要有:计划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等。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途径。

(1)理论。推力-拉力学说;舒尔茨的人口迁移学说;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学说;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理论;费-拉-刘易斯模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障碍;市场经济发育仍不成熟;人口的阻滞效应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产业结构失衡,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出现困难。

(2)途径。打破城乡分割,实行双向流动;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力转移机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分工分业;积极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广开境外就业门路。

衡量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什么?

(1)流动资金周转率。反映出农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一般用流动资金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周转次数或周转一次所用的时间来表示。(2)流动资金产值资金率(流动资金占用系数)。指的是每百元销售收入(或产值)需占用多少流动资金,表明了流动资金和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3)流动资金利润率。这是一个反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益的指标。

请叙述说明农业宏观调控的功能。

(1) 调节市场的功能。(1.5分)
调节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调节供应与需求的关系;调节农产品供求结构,促进农产品更新换代。(0.5分)
(2) 调节分配的功能。(1.5分)
农业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分配。(0.5分)
(3) 调节生产的功能。(1.5分)
调整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调整技术手段。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调整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0.5分)
(4) 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1.5分)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0.5分)
(5)有独特见解。(2分)

请叙述说明农产品整体开发的内容。

现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追求农产品使用价值,转变成追求整体效应。如美观、功能、附加值、售后服务等。产品整体的多层次的需求,要求生产者必须按照顾客的要求,多层次开发,这就是农产品的整体开发。

论农业生产资源和合理配置。

(1)农业生产资源。农业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农业生产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农业生产中的有限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生产资源分为四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

(2)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表现为时间上、空间上和数量上的合理分配、利用和组合,以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主要是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

请叙述说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1) 市场导向原则。(1分)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转变职能,作好引导和服务工作。(0.5分)
(2) 协调发展原则。(1分)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协调发展的过程,协调主要是结构的比例趋向合理的发展。(0.5分)
(3) 因地制宜原则。(1分)
因地制宜的内容包括因自然资源、因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发展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就是因地制宜。(0.5分)
(4) 保护生态原则。(1分)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考虑对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盲目上项目而破坏资源将贻害未来。如忽视森林资源的保护,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草场退化,沙化,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等问题应该得到很好的解决。(0.5分)
(5) 效益最佳原则。(1分)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也要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要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要重视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发展,以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既有经济效益又产生社会效益。效益最佳的标志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0.5分)
(6)有独特见解。(2.5分)

请叙述说明农业宏观调控的原则。

(1) 政、企分离,保障农业经营者自主权的原则。(1.5分)
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主要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农业经济进行规划、引导、协调、服务和监督。这是一只“看得见的手”。(1分)
(2) 以市场为基础,以价值规律为依据的原则。(1.5分)
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1分)
(3) 多种调控手段综合运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原则。(1.5分)
多种手段指的是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但是要以经济手段为主。市场主体多元化:企业、个体经商户、农户。利益主体多元化:政府、市场投资者、市场经营者、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等。(1分)
(4) 有独特见解。(2.5分)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