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美育基础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美育基础》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12日]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审美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被人感知和认识的客观存在,其中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审美教育活动、审美教育问题、审美教育理论研究等等。

  37.美育的愉悦性:是指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38.生产劳动的美:是指劳动者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人要把生产劳动看做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是人的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从而使劳动者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它是一切美创造的源泉,它美化着人的生活、美化着世界。

  39·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以美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对人进行的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它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人格达到和谐完美,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0.知美教育:是指通过美育让学生了解一些美的最基本的常识,了解什么是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为什么美育是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答:美育之所以能够“泄导人情”,和美育的感性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能够通过不断地刺激、不断地感知,从而逐渐唤醒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天日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尽情地抒发和表现。

  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有“审美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使审美主体的感知和情感的激发以及抒发,并不直接指向现实和社会,而是指向某个虚幻的对象和事件,从而可以避免对现实和社会可能带来的伤害。

  正是美育的上述特征,使美育在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方面,远远优越于德育和智育,成为“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42.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征的感知能力。

  其二,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和情感意味的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要求对审美对象不仅要观其形,更要见其神。即从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中,领悟其深刻内涵,体验其特有情感。

  上述两个方面比较起来,后一种审美感知能力比前一种更高一筹,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43.为什么说美育对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答: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代替的,这主要是因为:

  (1)美育使人淡泊名利。审美和艺术可以使人超然物外,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进入自由之境,从而缓解引起人际关系紧张、争端的原因,实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美育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利器。

  (2)美育使人血气和平。美育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使人心平气和,从而实现人际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3)美育使人相互沟通。美育与德育不同,它对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是沟通性的。审美和艺术能使不同的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使人们感情融洽,成为一个和谐的群体。

  综上所述,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尤有特长,它的这个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美育主要是针对人的内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它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于人的心理与精神,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它由内向外、由个体向整体扩展:首先,是个体超然物外,摆脱各种利害的束缚;其次是使人心平气和;最后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44.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

  答:感受能力包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感受能力。感受能力的提高来自对感觉器官的训练。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用自己的感官感受外界事物之美。

  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方面,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美。

  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地仔细观看,它是认识的起点。学会观察就是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客观存在的事物。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发现事物的美。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在带领学生观察的同时,要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要有顺序、有条理,从某一个侧面或一个局部开始;观察要抓住对象的重点和特点;观察要注意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样以偏概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