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学前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学前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2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7日]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A 5.A 6.A 7.B 8.C 9.C 10.B 11.B 12.B

  13.B 14.B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2.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3.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4.性别角色行为是指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5.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6.移情指从他人角度来思考问题。移情水平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

  三、简答题

  1.答: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1)亲子关系的发展。

  (2)同伴关系的发展。

  (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2.答: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具体表现有:

  (1)在游戏活动兴趣方面表现出差异: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在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表现出差异: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另外,男孩之间更多打闹,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

  (3)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表现出差异:研究显示,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三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观察力优于女孩。

  3.答: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有以下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体。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

  4.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P379~381

  (1)父母的惩罚。

  (2)榜样。

  (3)强化。

  (4)挫折。

  四、论述题

  1. 答:(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①亲社会行为的萌芽阶段(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表现出初步的分享、援助等行为。

  ②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分享行为有所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各性差异。

  (2)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生活环境,如社会文化、电视媒介等。

  ②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如家庭、同伴相互作用等。

  ③移情

  五、案例分析题

  1.答:(1)学前期象威威这样的独生子女在社会性突出的问题有:

  ①任性,想要什么家长就得给什么。

  ②依赖性强,样样事情都依赖父母,独立性差。

  ③自私,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

  ④不合群,不会和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

  ⑤胆小,有些孩子会因为家长照顾太多而表现出胆小,离开家到外面时不敢自己独立去做什么。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也不是因为他们独特,主要是由家长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导致的。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① 溺爱。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正确合理与否,无原则地迁就、满足。这是导致孩子任性、自私的重要原因。

  ② 过分保护。一切包办代替,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由于担心孩子的安全及怕孩子挨欺负,就限制孩子的自由游戏、自由交往,使孩子缺乏锻炼机会。这是导致孩子依赖性强、不合群、胆小的重要原因。

  2.答:(1)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①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早期安全性一脸的孩子在2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儿童对事物产生积极的兴趣,主动去活动、探索

  ②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③研究证明,安全型一脸的儿童比不安全型儿童更容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牢骚少,攻击性低,具有更强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2)形成良好依恋的措施

  ①注意“母性敏感期”的母子接触

  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②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③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

  ④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映

  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