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_第2页

考试网   2017-01-12   【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原穴既可补虚又可泻实,调整脏腑经络功能有很好的疗效,可单用亦可与相表里的络穴配用(原络配穴法、主客原络配穴)。在具体应用时,原穴还可与其他腧穴相配伍。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由于十二经脉的络脉分别走向与之相表里的经脉,故络穴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症。少数络脉还深入到内脏,如足太阴络“入络肠胃”,手少阴络“入于心中”。这种联系不仅表明该络脉与内脏在生理功能上的联系,而且还直接表明了该络穴的主治所及。络穴可以主治本络病候。十五络脉各有所主病症,凡络脉脉气发生异常的症候表现,一般均可选本络络穴治疗。

  郄穴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是经脉气血曲折深聚处的腧穴,可以说是气血曲折会聚的空隙。郄通“隙”,意指空隙;又有弯曲的含义。十二经脉各有一郄穴,阴、阳蹻脉及阴、阳维脉在下肢部也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因郄穴为气血深藏之处,一般情况下邪不可干,如果郄穴出现异常就说明病邪已深,表现必然会急、重,故郄穴可用于本经循行和所属脏腑的急症、痛症、炎症以及久治不愈的疾病。阴经郄穴有止血作用,如孔最止咯血,中都止崩漏,阴郄止吐血、衄血等。阳经郄穴偏于止痛,如急性腰扭伤取养老,急性胃脘痛取梁丘等。郄穴可以单用,亦可与会穴合用,叫“郄会取穴法”,如梁丘配中脘治疗急性胃病;孔最配膻中治气逆吐血等。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分布于躯干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灵枢•背俞》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难经•六十七难》云:“阴病行阳,俞在阳。”指出五脏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现反应,按压背俞穴可以协助诊断。《素问•长刺节论》曰:“迫脏刺背,背俞也。”说明背俞穴对于五脏病针刺具有直接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病治阳。”也说明五脏有病可以取相应的背俞穴进行治疗。背俞穴不但可治与脏腑有关的疾病,还可治疗与本脏腑有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病。如肝俞既能治肝病,又治目疾(肝开窍于目)、筋脉挛急(肝主筋,肝藏血);肾俞治肾病,又可治与肾有关的耳聋、耳鸣(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阳痿(肾藏精、主生殖)及骨髓病(肾主骨生髓)。募穴可治本脏腑病及阳经经络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病治阴。”即指六腑病及阳经经络病可取募穴治疗。如胃脘痛取中脘,腹痛、腹泻取天枢,膀胱经之坐骨神经痛取中极等。由于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阴病行阳,阳病行阴。因此在治疗时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属于阴性的病症(脏病、寒证、虚证)可以取治位于阳分(背部)的背俞穴,属于阳性的病症(腑病、热病、实证)可以取治位于阴分(胸腹部)的募穴。

  交会穴是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腧穴,是经脉之间互通脉气的处所。一般阴经多与阴经相交,阳经多与阳经相交,交会穴的分布以头身部为主,四肢部较少,反映了经络根于四肢、结于头身的规律特点。奇经八脉中,除督、任有本经穴外,其余六脉皆通过交会穴交会于十四经。全身交会穴很多,交会穴不仅能反应和主治本经的病症,而且还能反应和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病症,不但治本经病还能治所交会经脉的病症。如中极、关元是任脉穴位又与足三阴经交会,因此这二穴既可治任脉病,又可治足三阴经疾病。大椎是督脉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经交会,因此它既可治督脉病又治诸阳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三阴交是脾经穴,又与肝、肾二经交会,因此三阴交既可治脾经病又治肝肾经疾病。

  八会穴是脏、腑、筋、脉、气、血、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穴。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各治疗与八者相关的疾病,尤其是八者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如脏会章门主治五脏疾患,尤以肝脾多用。腑会中脘主治六腑病,尤以胃及大肠效优。筋会阳陵泉主治筋病、半身不遂、肩臂疼痛、拘挛瘫痪、痿痹多用。髓会悬钟主治下肢瘫痪、痿软无力、贫血、疼痛等。骨会大杼主治骨病,以周身骨节疼痛,尤其是颈肩背及四肢骨痛效佳。血会膈俞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崩漏、贫血以及外伤出血、瘀血等血病。气会膻中主治气机不利的各种疾患,如胸闷、气短、噎膈、哮喘、郁证、呕逆、嗳气等。脉会太渊主治如脉管炎、无脉症、动脉硬化等。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脉气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特定经穴,又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其临床应用很广,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此八穴相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因公孙为脾经穴故公孙既能治脾经病,又能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又为手厥阴心包经穴,故内关既可治心包经病,又可治阴维为病。余穴类推。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配穴法,且针时常交叉针穴。公孙、内关治胃心胸疾病及疟疾。后溪、申脉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及恶寒发热症。外关、足临泣、治外眼角、耳、颊、肩及寒热往来病症。列缺、照海治咽喉、胸膈、肺及阴虚内热等病症。

  例题:

  1、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呈45°斜置按下,当拇指尖下的穴位是:

  A、梁丘 B、伏兔 C、血海 D、胆囊 E、照海

  答:C

  2、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第7肋间隙的穴位是:

  A、期门 B、膻中 C、日月 D、京门 E、大包

  答:C

  3、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作用的是:

  A、中冲 B、关冲 C、少冲 D、少泽 E、隐白

  答:D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