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共卫生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解析: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考试网   2017-02-19   【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感染

  1.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

  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

  (2)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感染途径

  皮肤与粘膜十病毒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病毒在机体内播散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局部播散;②血循环播散;③沿神经干移行。

  2.病毒的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通过隐性感染,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也可向外界播散病毒。

  显性感染

  机体在感染病毒后因组织细胞受损严重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可分成急性感染及持续性感染两种类型。

  (1)急性感染: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恢复后体内不再存在病毒。

  (2)持续性感染:这类感染中,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持续性感染又可分成三种:

  1) 慢性感染:显形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2) 潜伏感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并不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用一般方法也不能分离出病毒。

  3) 慢发病毒感染:又称迟发病毒感染。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至数十年。以后出现亚急性进行性疾病,最终成为致死性感染。

  1. 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

  (1) 溶细胞型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毒,细胞被裂解而死亡。体外组织细胞培养中,溶细胞型感染可致细胞变圆、坏死及脱落等,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病变效应(CPE)。机制:①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②破坏细胞溶酶体;③病毒毒性蛋白的作用。

  (2) 稳定状态感染:有包膜病毒(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病毒的增殖对细胞的大分子物质合成影响不大,细胞仍能继续生长与分裂,称之为稳定状态感染。

  (3)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宿主细胞基因所指令发生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4) 细胞增生与转化:某些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核酸可结合至细胞染色体中,称为整合。整合作用可使细胞遗传性改变,引起细胞转化。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