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复习笔记_病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2016-11-28 09:25:08   【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Barrett食管:慢性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修复过程中,食管下段(食管贲门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上)粘膜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腺上皮取代称之。

  胃炎(gastritis)胃粘膜的炎性病变

  (-)急性胃炎

  1.病因: 理化因素及微生物感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过度饮酒,腐蚀性化学剂,严重应急和休克,细菌感染。

  2.类型: (1)急性刺激性胃炎或单纯性胃炎 (2)急性腐蚀性胃炎 (3)急性出血性胃炎 (4)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1.病因: 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②长期慢性刺激 ③自身免疫 ④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

  2.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 好发部位: 胃窦、胃体粘膜

  (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特点: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数量减少+肠化,固有层L、浆细胞浸润。

  分型: A型(自身免疫性):罕见,常伴恶性贫血,好发部位-胃体、胃底。

  B型(单纯性萎缩性):常见,好发部位- 胃窦黏膜。

  【肉眼形态】(胃镜观察): ①正常粘膜橘红色→暗灰色或灰绿色;

  ②萎缩区胃粘膜明显变薄,周围正常粘膜隆起,两者界限明显; ③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组织形态】1.病变处胃粘膜变薄,腺上皮萎缩,腺体↓,数目↓或囊性扩张;纤维组织↑ 2. 固有层L,浆细胞浸润.

  3.常见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肠型上皮细胞,可出现异型增生

  4.假幽门腺化生:胃底、体区腺体的主、壁细胞消失,代之以粘液分泌细胞

  【分级】 轻度:胃固有腺体减少正常量的1/3以内者, 中度:减少1/3-2/3者, 重度:减少2/3以上。

  【炎症状态】 静止性萎缩性胃炎:以淋巴、浆细胞浸润为主 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伴随病变】⑴上皮化生:①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②肠上皮化生(肠化):病变区黏膜表面上皮呈绒毛样突起,增生上皮内出现杯状C、吸收C

  临床病理联系: 1.胃粘膜萎缩,腺体¯,壁、主细胞↓→胃液、胃酸↓→食欲下降、上腹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

  2.A型 :壁细胞↓→內因子↓/缺乏→B12吸收障碍→恶性贫血 3.肠化→细胞异常增生→癌变

  (3)慢性肥厚性胃炎 好发部位:胃底、胃体、大弯 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反酸、疼痛

  (4)疣状胃炎

  消化性溃疡病:以胃、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常见病。

  1.反复发作,慢性经过,与胃液自我消化有关 2.十二指肠溃疡(70%消化性溃疡最好发区)>胃溃疡(25%)>复合性(5%)

  3.临床表现:周期性上腹疼痛、返酸、嗳气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胃液消化作用:高胃酸分泌、十二指肠梗阻

  3.粘膜抗消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吸烟 4。神经内分泌失调 5。慢性胃炎、遗传易感性

  1.病理变化

  【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近幽门(胃窦多见),直径<2cm 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后壁,直径<1cm

  【肉眼形态】:圆形/椭圆形(多为一个); 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深浅不-; 切面呈斜漏斗状;

  周边粘膜皱壁常向溃疡处集中——呈放射状。

  【镜下形态】:溃疡底部从内到外可分四层:(1)炎性渗出物层(最表层):WBC + 纤维素; (2)坏死层:坏死细胞碎片

  (3)肉芽组织层(新鲜); (4)瘢痕层(陈旧肉芽组织)。

  2.结局和并发症(1) 愈合:渗出、坏死物吸收、排出,肉芽增生填补,周围上皮再生、覆盖创面愈合。

  (2) 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3.临床表现: 上腹痛——周期性疼痛;返酸、暖气。

  胃溃疡疼痛——餐后半至两小时之内,下次餐前消失。 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痛”(餐后3~4小时)进餐后缓解。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 己六种

  基本病理变化:

  1.肝细胞变性:(1)细胞水肿:因肝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水分增多造成。

  LM: 胞浆疏松化:肝C体积↑,胞浆疏松网状,半透明。 气球样变:肝C肿大呈球形,胞浆完全透明。

  EM:内质网扩张,囊性变;线粒体肿胀;核蛋白脱颗粒。

  (2)脂肪变:肝细胞中脂肪空泡↑,小囊泡或大空泡。

  (3)嗜酸性变:肝C胞浆→脱水→浓缩→嗜酸性↑累及单个/几个肝C。细胞死亡前兆。

  2. 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坏死细胞核固缩→消失,浆浓缩→红染圆形小体→入窦周或窦中→嗜酸性小体——细胞凋亡。

  (2)溶解性坏死: ①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单个或数个肝C的坏死。

  ②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肝小叶周边界板肝C的灶性坏死和崩解,界板呈虫蚀状缺损。见于慢性肝炎。

  ③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肝细胞带状融合性溶解坏死,中央V-汇管区,汇管区-汇管区,中央V-中央V之间的连接坏死带。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④ 大片坏死: 亚大快坏死 大块坏死

  3. 炎细胞浸润

  4. 再生与增生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