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统计师 >> 行业知识 >> 行业要闻 >> 文章内容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

来源:山东省统计局  [2018年12月25日]  【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人口战略不断完善 实现长期均衡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山东人口发展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现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特别是21世纪后,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盘考虑,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增强全省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一、常住人口稳定增长,总量首次过亿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79-1985年全省年均人口增速维持在1.0%。从1985年开始,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加之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农村独女户可以有间隔地生育二胎,人口增速回升,进入建国以来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1985-1990年年均人口增长率回升到1.6%。1993年,省委、省政府调整人口目标责任制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优化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环境,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1991-2000年年均人口增长率维持在0.5%,十年间年均增加40.9万人。年均出生率为11.2‰,年均死亡率为6.5‰,年均自然增长率为4.7‰,呈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特征,标志山东进入现代型人口再生产阶段。

  21世纪第一个十年(2000-2010年),受1981-1990年第三次出生高峰出生人口进入生育期影响,全省出生率较上个十年略有上升,年均出生率为11.6‰,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6%,人口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进入第二个十年以后(2011年以来),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省先后三次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3年6月取消“女方再育必须年满30岁”的“生育间隔”规定,2014年5月30日起实施“单独二胎”生育政策,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2011-2017年全省年均出生率上升为13.9‰,2017年常住人口突破一亿,达到10005.8万人。

  二、人口出生率略有提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70年代初期,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全省人口进入有控制的增长时期。1979-1980年年均人口出生率仅为15‰,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2.1,基本达到生育更替水平,人口发展逐步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1981-1985年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9.0‰,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至2.0。1986年开始,随着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时期出生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人口出生率开始回升,1987 年增至23.4‰,总和生育率逐步回升至2.7,进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1990年人口出生率又降至18.2‰,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改革开放初期2.1的水平。

  1991-1995年,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1.4‰,总和生育率也由2.0逐年下降到1.4,人口生育在较低水平上持续下降。1996-2000年,人口增长出现结构性回升,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2 左右。

  2001-2013年,总和生育率进一步回升并稳定在1.4左右,人口出生率维持在11‰左右。受三次生育政策调整影响,2014-2017年出生率略有提升,年均出生率为15.6‰。四年间伴随着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2016年达到1.8,2017年攀升至2.0,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仍低于2.1的生育更替水平。

  三、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人口死亡率相对稳定

  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省人口死亡率进入稳定的低水平时期,在6‰-7‰之间,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城乡人口死亡率差距由七十年代的1.5个千分点缩小到1个千分点以下。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人口死亡率略有升高,2017年达到7.4‰。

  在人口死亡率长期稳定在低水平的前提下,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渐趋增加。1975年平均预期寿命67.8岁,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达到69.2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已达70.2岁,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至73.4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提高至76.5岁,比1982年增寿7.3岁。

  四、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劳动人口总量渐趋减少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全省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死亡率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人口年龄构成发生显著变化。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0-14岁少儿人口所占比重开始下降,中青年和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由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年轻型”转变到“成年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为31.0%,65岁以上人口和中青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为5.6%和63.4%。1990年,人口年龄构成类型虽处于“成年型”,却已显现“老年型”特征,其中0-14岁人口占比为26.6%,已经符合“老年型”人口的标准,年龄中位数为26.4岁,向“老年型”逼进。1995年,人口年龄构成已过渡到“老年型”,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3%,超过7%的“老年型”标准,是我国人口较早进入“老年型”的省份之一。到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演变,0-1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20.8%和8.1%,完全进入“老年型”。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省人口结构渐呈“两头增、中间减”特点,即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0-14岁少儿人口及占比自2008年开始缓慢回升,2017年占比升至17.2%,总量达到1722.0万人。自1995年进入老龄社会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占比持续攀升,2015年总量为1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2.2%,2017年占比升至14.0%,总量达到1399.8万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于2007年达到峰值74.8%,2017年降为68.8%;总量于2011年达到峰值7160.5万人,2017年降为6884.0万人。受此影响,2017年总抚养比为45.3,大约平均每2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1个人。目前全省劳动力总量较为充足,抚养压力渐趋加大。

  五、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高学历人才增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全省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受教育状况明显改善,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蓄了强大后劲。80年代初,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23.5%,1990年为16.9%, 2000年、2010年分别降至8.5%和5.0%,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比显著下降,扫盲工作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受教育程度向更高层次转化。1982—2017年,每万人拥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393人增加到6259人,六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4.9年提高到8.9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大幅增加,每万人接受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人数由35人增加到991人,人才总量显著增加,层次进一步提高。

  六、家庭户数量稳步增加,户均规模呈缩小趋势

  家庭户规模逐步缩小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育水平下降、人口流动性增强、住房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之初,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省登记家庭户1773.4万户,户均规模为4.2人;1990年登记家庭户2187.4万户,户均规模缩小为3.8人。2000年登记家庭户2670.9万户,户均规模缩小到3.2人。2010年登记家庭户3010.5万户,户均规模缩小到3.0人,2017年继续缩小到2.75人,呈现家庭户量增、小型化特征。

  家庭户人口规模的减少,充分反映了时代变化的新特点。一方面意味着每一家庭子女数的减少,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青年、成年家庭的核心化和老年家庭的空巢化,这都将对老年人口赡养、儿童照看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等产生深远影响。

  七、多民族和谐共处,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加

  山东是少数民族成分齐全,但规模较少的省份之一。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达到38个,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达到53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又新增塔吉克、裕固两个民族,至此,我国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省内都有分布,山东成为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省份。

  通过在民族地区实行扶持经济发展,改善文化生活条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少数民族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占比不断上升。1982年全省少数民族40.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1990年为50.6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2000年为63.3万人,占总人口的0.7%。2010年达到72.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8%,为历史最高水平。过万人的少数民族个数由1982年的2个(回族、朝鲜族)增加到2010年的4个(回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其中回族为53.3万人,居各少数民族首位。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人口发展实现了向低生育水平的转变,逐步走向低增长的轨道,人口发展已经逐渐趋向健康发展。为适应新时期人口发展的深刻变化,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调控人口总量,不断优化人口结构,着力提升人口素质,合理统筹人口分布,妥善处理人口转型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责编:zp032348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