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1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07月31日 ]  【

  21.某教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评价。

  A.诊断性

  B.描述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答案: C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辨析题(每题8分)

  22.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必须推迟教学活动。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起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的支持性条件。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结果。所学知识的增多,学习成就的取得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等,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学习动机。因此,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不高的学生,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教学的最好办法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致力于有效地教他们掌握有关知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乐趣,就有可能产生或者增强其学习的动机。

  23.

  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等同。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心理疾病。因此,不能仅从一时一事而简单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24.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师威信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会中的影响力。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25.

  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经常开展学习竞赛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因为竞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多数人在竞争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竞争还可获得对自己能力比较实际的估计,较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这也可以起到促进动机、提高成绩的作用。然而,竞争也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争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有些人在竞争情况下反而学得更差,这或是因为他们被刺激过分而超出承受力,或是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

  简答题(每题10分)

  26.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

  答案:

  (1)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新课程倡导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新课程背景下学科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倡导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4)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建立新的教学目标体系,必须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两科(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多样化;②综合化;③社会化。(8)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甄别走向发展;②由单一走向多元;③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9)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①提高质量;②个性化的实现。

  27.

  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答案:

  (1)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3)锻炼身体;(4)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5)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6)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28.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学习材料的特点;(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

  29.

  简述记忆的品质。

  答案:

  (1)敏捷性;(2)持久性;(3)准确性;(4)准备性。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30.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不错,但它要求任课老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那么好,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其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答案: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31.

  小李是刚分配到学校的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他认真工作,努力备课,但还是感觉备课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他找来大量有经验教师的示范课教案,如获至宝,认真钻研。(1)你认为他会成功吗?为什么?(5分)(2)备课要做好哪些工作?(6分)(3)如何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的三个“法”的?(7分)

  答案:

  (1)我认为材料中的小李会成功,因为他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并且努力备课,还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钻研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并从中汲取有效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因此,就教学这方面来讲,小李会成功的。

  (2)备课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①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③设计教法: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3)“教学有法”是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有规律可遵循,有法则可遵守,有模式可遵照,是有可以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的。“教学有法”中的“法”指的就是教学活动自身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教无定法”是我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无定法”中的“法”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贵在得法”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贵在得法”中的“法”指的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技巧等,即科学化的教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做到“得法”就要选择和运用好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自身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123
责编:balabala123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