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八)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八)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7月10日 ]  【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2.【答案】A。解析: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答案】B。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答案】A。解析:前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学校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主体的确定;②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是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5.【答案】D。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答案】D。

  7.【答案】C。解析:这句话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故选C。

  8.【答案】A。解析: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9.【答案】A。解析: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

  10.【答案】A。解析:备课要做好i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故选A。

  11.【答案】A。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12.【答案】A。解析:干扰抑制说中分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早上起来学习时不存在先前学习材料,不会产生前摄抑制。故选A。

  13.【答案】B。解析:注意的集中是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

  14.【答案】C。解析: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为继时对比。题干表现的是糖和橘子先后作用于人的味觉器官,是感觉的继时对比。故选C。

  15.【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平地上就是儿童现有水平,能够到桃子的高度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高度差就是最近发展区。

  16.【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人微。故选B。

  17.【答案】D。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数数是一种典型的强迫症行为,故选D。

  18.【答案】B。

  19.【答案】C。解析: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记忆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20.【答案】B。解析: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故选B。

  21.【答案】D。解析:群体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误的。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不起决定作用。真正决定人发展水平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23.【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误的。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24.【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误的。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除了教师教的怎么样,还有学生学的怎么样。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5.【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误的。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从而能提高反应和解题的速度。对于变化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7.【答案要点】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具体包括: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8.【答案要点】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9.【答案要点】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时间也多,不及时复习,就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6)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

  处理方法:(1)巧妙地批评且点到即止。在课堂教学中,倘若学生做出了与教学不协调甚至大煞风景的举动时。教师应冷静、镇定,可委婉地用手势、幽默的语言或眼神暗示该学生,让该学生心里明白老师的用意,这样既保住了该“调皮”学生的面子,又及时制止了其错误的延续,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

  (2)课后.老师还得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主动找该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便达成共识甚至日后的默契。

  在面对和处理类似事件时,教师要把握两个原则:

  (1)疏导原则。教师要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既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又要提出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的要求。

  31.【答案要点】

  (1)材料中体现的德育原则有:

  ①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老师正是通过让学生评价电视节目中四张妇女化妆像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了朴素自然的美比化妆更漂亮。

  ②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材料中的老师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大方向出发,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材料中的老师针对化妆的问题与学生的谈话,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另外,老师没有对学生讽刺和挖苦,而是耐心的讲道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2)材料中体现的德育方法有:

  ①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材料中的老师通过电视节目和学生讲明化妆的利害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②情感陶冶法

  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材料中的老师是通过“为您服务”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引入了学生的第二次谈话,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即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