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教育的功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教育的功能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12月04日 ]  【

  四、教育与社会人口

  ( ( 一) )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事业的大扩展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人口的增长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每一个新增成员都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现有人口中,23岁以下的人口占5亿以上,从扫盲角度来看,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 1.8 亿文盲和半文盲,还需要给成人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同时,人口的增长又主要在不发达地区,我国人口正以每年 2 千万的速度增长。如果教育经费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教育规模必然扩大;如果教育经费不能增长,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一是限制教育事业的发展,降低入学率;一是保持入学率,而降低生均经费。这两种情况都有损于教育的发展。现在许多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难题。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人口的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人口的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个体发展的重要的内部条件)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他们通过遗传和对青少年的养育过程来影响受教育者,还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协调程度来影响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其次,全社会人口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人口的文化结构,作为大的背景对学校教育起着间接的作用。

  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人口的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机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民族等。

  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在社会上,人口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口有多种流动:城乡间、贫困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流动等。这种流动影响到教育的规模、各地域教育的差异性、目标的制定、人才的培养、结构的选择、移民教育等方面。

  ( ( 二) )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控制人口的数量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其原因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

观和家庭观;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育龄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减少了生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

  2.提高人口的质量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

  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教育可以是人口的流动由无序变为有序,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 ( 一) ) 人的发展的概念

  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即指身体的结构形态(包括各系统、各器官)的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指体质的增强,即指生理机能的增强,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增强。 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 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 一) ) 内发论( ( 遗传决定论) )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其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去认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1.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性善说)。

  2.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3.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基因决定的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定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 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5.高尔顿——《遗传的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6.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这句话说明在古代社会,人是看出身的。生在帝王家,那孩子一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帝王命运;而生在贫民家,出生后就是被压迫的,终身不能改变命运;而出生在中等阶级家庭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的。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