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初中语文 >> 2019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语文备考试题(三)

2019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语文备考试题(三) _第6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1月20日 ]  【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20 分,第 17 题 8 分,第 18 题 12 分,共 40 分)

  16.(1)【参考答案】

  ①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具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环节一设置多层次诵读能够让学生读准字音、读熟课文、读得有感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

  ②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海燕是一首外国诗,通过反复、多层次朗读能充分感受到诗歌的节奏,能充分体会作者要借海燕抒发的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习诗歌注重朗读的学习方法。

  (2)【参考答案】

  ①教学设计中的提问要针对实际,难易适度。环节二中“三步”是按照从易到难的设置。先了解海燕的表面形象,再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内涵,接着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用语的妙处,有针对性,且难易适度。

  ②教学设计中的提问要顺序得当,发散思维。环节二中“三步”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同时设置了发散思维题目“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

  人带来的美感”。

  ③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设置“三步”,提出三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授课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海燕”这一形象的内涵,启发引导学生,这体现了教师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诗作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17.【参考答案】

  ①第③段,“蜿延”改成“蜿蜒”,第④段,“越越欲试”改成“跃跃欲试”。

  ②病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迈开大步向山上冲。

  修改: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迈开大步向山上冲。

  18.【参考答案】

  这篇习作主体内容写的是爬山的过程;有详有略,不过并没有围绕标题“路”来写,作文不扣题,有跑题的倾向。整体来说,作者似乎还没有明确的立意意识,所以写出来的习作看上去比较随意,因此

  需要培养明确的写作目标,即为什么写此文,想告诉读者什么。目标明确了,这个随意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9 题 20 分,第 20 题 20 分,第 21 题 25 分,共 65 分)

  19.【参考答案】

  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感知文章中相关的语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文章流露的浓浓亲情。

  (5 分)第二,引导想象和联想,初中生是想象力丰富活跃的时期,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利用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在结尾“拓展延伸”部可以多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更好的体味作者的情感。(5 分)第三,精

  心设疑质疑。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探索问题的动力。需要教师利用好学生中的疑问,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拟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鉴赏文中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5 分)最后,巧借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后通过家庭作业促使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安排活动,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设计依据:

  ①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②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

  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所以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品味语言。

  ③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在情感方面,我确定了学生能够发现、感受珍爱亲情,做有爱心的人的目标。

  21.【参考设计】

  本段教学设计力求完成制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发展。

  1.散步过程中有什么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2.面对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3.这一家四个人当中,谁的权力最大,谁又具有真正的决定权?

  明确:在这个家庭中,并没有哪个人的权力最大,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如一串链条一样:全家人听从于“我”--“我”顺从母亲--母亲心疼孙子,由此可看出全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尊重,流露出一份浓浓的亲情。二、小组讨论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你有什么感受呢?

  --和睦、温馨、平等、互相关爱。--和美,因为全家人都能相互尊重,和谐美满。

  (体会家庭的温暖)(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老师在

  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这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

  三、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优秀品质

  “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

  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重点理解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句子的含义:“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要担任家庭责任感,母亲曾经也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而儿子将来也要承担这一责任。母亲的曾经付出让“我”这一代人知道要担负责任,而“我”现在要把母亲

  的责任传承给我的儿子,让儿子也能继续延续“我”的脚步,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勇挑重担的一个人,于是“我”和妻子这一代人担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语句很朴实,但向读者说明了深刻的道理。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