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审计师 >> 综合辅导 >> 宏观经济学基础 >> 文章内容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知识点:货币政策分析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7年8月8日]  【

  (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法定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

  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2.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在市场货币供应量中,一部分称作基础货币。包括居

  民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自己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另一部分称作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所创造的货币。

  3.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

  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1)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

  银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会增加,而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就减少了货

  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

  (2)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上面所说的

  原理,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三)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即中央银行再贷款

  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

  利率及货币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和需求量,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

  状况,随时调低或调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

  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着眼于长期,对要再贴现的票据

  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变资金流向。

  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同样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能够用于放贷的

  资金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增减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作用。

  2)调整再贴现率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再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

  示效应。如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

  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二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例题4·多选题】

  调整再贴现率是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政策信号,提高再贴现率表

  示货币当局想要:

  A.扩大货币供给

  B.减少货币供给

  C.商业银行提高利率

  D.保持货币供给不变

  E.商业银行降低利率

  【答案】BC

  【解析】调整再贴现率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贴现率的变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再贴现率升高,

  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

  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二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

  资决策。

  5.与公开市场业务相比,调整再贴现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的缺

  陷。

  第一,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说,由于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只能产生间接

  的效果,其最终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应,因而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工具;

  第二,从对利率的影响来看,调整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无法

  影响利率的结构;

  第三,就伸缩性来看,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变动,若随时调整,会令

  公众及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在正常情况下不宜随时变动,使其伸缩性受到影响;

  第四,调整再贴现率不能直接于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对商业银行缺乏强

  制性影响。·

  除了上述三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还经常采用其他一些辅助性

  的政策手段,如道义劝告、行政干预和金融检查等。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

  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2.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

  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于预等。

  (1)利率限制

  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目的----为了防止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和为谋取高利而进

  行风险存贷。

  (2)信用配额

  信用配额----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

  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3)流动性比率

  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也是限制信用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

  流动性比率----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

  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为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

  商业银行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和增加易于变现的资产等。

  (4)直接干预

  直接干预----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

  预。

  如对业务经营不当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或采取高于一般利率的惩罚性利

  率,直接干涉商业银行对存款的吸收等。

  【例题5·单选题】(2009)

  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

  A.道义劝告

  B.信用配额

  C.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D.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答案】C

  【解析】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于预等。

1 2 3
责编:lzy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