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河南高考 >> 河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24  【

  参考答案

  1.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钱币。

  2.D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改革。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揭示的是北朝的改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分析选项,A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B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作用

  3.B

  【解析】

  试题分析:五胡十六国时期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1644年满洲(女真)入主中原,建立清朝。1206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结束了草原上连年的部落战争。春天建立蒙古汗国称帝,被誉为“成吉思汗”,1271年蒙古大汗国改名为大元国,或称“大元大蒙古国”,是为元朝的正式开始

  考点:本题考查北魏政权建立的少数民族。

  点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都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注意在中国古代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4.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露田是不能继承的,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A项错误。B项与史实及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B项。C项也是错误项,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互为因果关系”即既是原因,也是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实现统一和民族矛盾尖锐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但不是其影响,故AC项错误;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中的“完成”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反过来孝文帝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故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6.D

  【解析】

  试题分析:AB C不对,黄河流域的统一 北方政权的更迭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历史原因,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历史教学大纲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阶级斗争理论的观点、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观点、民族问题理论的观点、宗教理论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观点、社会革命的观点、战争问题理论的观点等等。

  【解析】略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封建化是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汉化。项是封建化的根本措施,采用了汉族的生产方式。

  B项是汉化措施;C项不是具体的汉化措施,只是体现了政治中心迁移对鲜卑封建化的推动和影响;

  考点:均田制

  点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北魏鲜卑族政权的汉化归根到底是由于采用了汉族的先进的生产方式而进行的。北魏政府实行的均田制,把无主的土地交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要他们缴纳赋税收入,这样实现了生产领域里的根本变革。

  9.B

  【解析】略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②是错误的;它不是三长制的职责。所以选C。

  11.B

  【解析】

  试题分析:北魏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ABCD都是其影响,但最大的影响是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封建化过程,为此后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均田制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

  ②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通过发布诏令的方式,命令朝臣改说汉话,但是对于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允许不全改,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在朝堂之上说汉话,不改的要降职罢官,但不是对多有官员,故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3.A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的有关史实。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重建代国,不久改魏,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所以说建立北魏政权后,才统一黄河流域。

  【解析】略

  15.A

  【解析】

  试题分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政府把手中掌握的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赋税和徭役。故选A。B项是政治领域里的改革,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C项也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项迁都洛阳为进一步封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考点:均田制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作用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均田制”的正确理解,“均田制”属于经济措施,与便于北魏接受汉族思想文化关系不大。排除①项,故正确答案为D。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尊儒崇经、仿效汉族典章制度等都有利于接受汉族文化。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北魏统一北方之初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宗主督护制

  C

  【解析】融合的最基本原因,也是最基本的方式途径就是加强交往,通过交往相互吸收,共同发展。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