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撰谈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背景_第3页

考试网(www.examw.com)  2006年10月27日  

    早在1956年,DXP同志在党的八大报告上,就向全党的同志呼吁,“要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它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因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我以为,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在质量领域落实DXP同志指示的具体体现。 
    总之,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时代的需要,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1988年底至1989年春我在瑞典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时,桑德霍姆博士说过,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质量管理人员是不容易的。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我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质量从远古走来,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质量管理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开始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所接受。1992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质量工作大会和1993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我国第一部《产品质量法》,标志着我国的质量工作迎来了春天。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质量领域第一个跨世纪的《质量振兴纲要》,明确了质量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具有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这些重大的变革,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推动了我国质量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时期。期间,许多学者、专家和有识之士从我国的质量管理现实情况以及世界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出发,陆续提出希望在我国设立质量工程师技术资格系列,有的编写出了培训教材。比如1994年由刘源张为顾问、张公绪任主编的《质量工程师手册》的出版,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作为一个质量专业资格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此同时,上海市等地和一些社团在积极酝让开展质量工程师的培训,国家质量工作主管部门也积极奔走呼号。1999年前,国家质量工作主管部门主要是认真借鉴美国,包括台湾省的做法,还与美国质量工程师培训机构交流培训、考试的内容和运作的程序,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开展工作构架的初步设想,着手起草相关文件和请示。鉴于这项制度的建立需要同时得到国家分管人事的部门和分管业务的部门的认可,而主管全国质量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管不了人,主管人的部门对具体的业务又不十分熟悉,需要反复与人事部门协商。1999年11初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质量工作大会以后,整个工作进展发生重大转机。当时,参会的刘源张同志以一个老质量工作者对质量工作的无限热忱,向朱总理写信反映在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这封信很快得到朱总理的批示,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极为重视,亲自与人事部的领导交换意见,工作进度大大加快。2000年上半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团赴美国考察。考察团的人员回国后,把自己耳闻目见所产生的感受及对在我国应该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的意见,分别向人事部、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两个部门的领导一致认同。至此,筹建工作已近尾声,只待两个主管部门联合发文。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