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自考真题 >> 教育类 >>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试题_第5页

来源:考试网 [ 2014年9月23日 ] 【大 中 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1.品德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______,它的发生发展一方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32.自我意识与______是个体发展健康品德的基础。

  33.______和道德情感居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地位。

  34.德育的价值目标是“______”。

  35.学校进行道德教育时,实行的德育方式要具有______,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控制和自觉成长。

  36.______是指社会中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而表现出来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征。

  37.社会性发展是______的基础和前提,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制约着品德发展的程度;而品德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两者在个体发展中是有机统一的。

  38.德育先要从儿童现有的______出发,通过活动体验、民主讨论等方式引起儿童内心冲突,启发他们积极地思考,从内心接受教育,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出现更多成熟的道德推理和更好的自我控制行为。

  39.______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处理相互道德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体验到的心理活动,是情感的高级形式,是激发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的内部动力。

  40.______是个体内在的精神支柱,是通向道德的基础,它可以鼓舞个体坚定道德信念,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体现自己的人格价值,从而努力实现道德目标。

  41.______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42.个体的______是指受教育者对他人的“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责备的目光这类极精细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保持着一种高度快速反应的心理状态。

  43.________又称积极性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捐献、援助等。

  44.________指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一致。其特点是自愿和他控性。

  45.________,就是用内省的方式去审视判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或者违背自己的原则或社会准则。

责编:du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