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自考真题 >> 教育类 >>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试题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4年9月23日 ] 【大 中 小】

  8.自我教育模式的结构是由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基础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教育

  C.自我修养 D.自我认识

  9.直接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是( )

  A.政治环境 B.文化环境

  C.经济环境 D.家庭环境

  10.德育最终是为了解决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促进个体对社会规则的( )

  A.同化 B.内化

  C.个性化 D.社会化

  11.社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思想直接起影响作用的是( )

  A.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思想文化 D.精神文化

  12.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测评对象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并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定性或定量的价值评判、分析,由此反映个体品德状况的一种教育活动是( )

  A.品德评议 B.思想测评

  C.品德分析 D.品德测评

  13.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掌握该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承担一定角色的过程是指( )

  A.社会化 B.同化

  C.内化 D.个性化

  14.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加强( )

  A.理想信念教育 B.科学知识教育

  C.思想道德教育 D.文化教育

  15.道德信念的确立是在已有的( )

  A.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 B.道德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

  C.道德思维的基础上实现的 D.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的

  16.学生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是指( )

  A.道德评价 B.道德评议

  C.道德测评 D.道德辨析

  17.品德不良行为矫正的方法中,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及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氛围调整法

  C.活动引导法 D.阳性强化法

责编:duan123